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总是在思考、想事情,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融入与别人的对话中。有时朋友会问我:“你想那么多、那么远干嘛?生活就是随遇而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到桥头自然直。你想那么多,不累吗?”
乍一听,这种说法好像有几分道理,甚至让人一时难以反驳。但我始终觉得,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看似轻松,其实背后是有问题的。直到最近听到《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我才真正找到一种理论依据,来解释我为何多思、多想是有益处的。
01
《孙子兵法》如是说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意思是,真正善于打胜仗的人,并不会因为智谋出名,也不会因勇武而显赫,因为他们的胜利往往看似平凡无奇。
这听起来和常识颇为矛盾:既然善于打仗,为何没有“智名”和“勇功”?答案在于,真正的高手往往能在战火未燃之前,通过伐谋、伐交等方式化解争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们只打有胜算的仗,甚至不让战争发生在外人眼前。结果就是,他们的胜利显得理所当然,毫无值得称道的戏剧性。
这种智慧,也许不如惊心动魄的逆袭来得耀眼,但却最具实用性,对国家和百姓最为有利。
02
扁鹊的故事:真正的高手无名
孙子的智慧可以在扁鹊的故事中找到生动的例证。
魏文侯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家三兄弟都是医生,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大惑不解:“为什么你大哥和二哥的名气远不如你?”
扁鹊解释道:
• 大哥能在病情尚未显现时便发现并治愈,因此他的医术看似平凡,鲜有人知。
• 二哥在病情初显时治疗,能药到病除,但也仅限于村里人有所耳闻。
• 而我,只擅长在病情严重时采取极端手段,针刺或敷毒,救治的动静很大,所以才名闻天下。
真正的高手如扁鹊的大哥和二哥,在问题的萌芽阶段便能化解危机,事情因此显得“无功而治”。外人看不到问题的发生,自然也不会注意到问题已被解决的过程。
03
从智慧到生活:多思考的必要性
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扁鹊的故事,都传达出一个重要观念:真正的高明在于早识趋势、未雨绸缪,将问题消解于无形。这种智慧,不仅适用于战争与医术,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婚姻和育儿。
1. 工作:副业的提前布局
五年前,我的工作发生变动,但收入情况却更好了。原因在于,我在工作初期就开始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并着手培养副业。当变动发生时,我的副业已经能够支撑生活。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源于多年前的思考和准备。
2. 育儿:早期的观察与引导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很早就开始留意他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通过适当的引导,他如今能够自主学习,我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相反,如果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严重叛逆时再试图解决,不仅代价巨大,还可能面临力不从心的困境。
3. 婚姻:对关系本质的深思
婚姻生活也是如此。我始终在探究婚姻的本质,以及如何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如今的相处模式愉快且和谐。相比之下,许多人在婚姻出现危机时才匆忙求助专家,但那时往往已积重难返。
04
生活的智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
那些主张“随遇而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人,往往忽视了问题的累积效应。等到问题爆发时,试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已为时晚矣。真正的高手,是在问题尚未显现时便识别其苗头,并采取细致入微的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
因此,我的思考不是徒劳,而是对趋势的洞察、对未来的提前布局。这种思考和行动,看似费心费力,但却能换来长久的平稳与安宁。
结语:未雨绸缪的价值
正如《孙子兵法》中的善战者和扁鹊的大哥,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危机化于无形。生活亦是如此:与其等问题变得无法收拾,不如提前思考、早作准备。
• 思考不是累赘,而是主动掌控生活的智慧。
• 未雨绸缪不是多此一举,而是通往幸福与成功的必要途径。
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美好结果,其实背后藏着无数次思考和行动的努力。而这些努力,正是“生活无惊无险”的真正原因。
本文作者:unlockedmind,欢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