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好处之一,是能够睡到自然醒。
虽然会在固定的时间段醒来,但一想到不用上班,便会再眯一会儿。
醒来时,阳光恰好从窗外射进来,有些热烈。
被阳光唤醒,心里美美的。
做一碗煎蛋面,面是其次,主打的是豌豆苗。绿绿的一大碗,开始担心自己消化不了,吃完才发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还是决定去菜市场看看,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不仅有花草,还有蔬菜。
菜市场比昨天还拥挤,各种叫卖的都有。这样的地方是生活气息最浓的地方,不用排队,喜欢就买,需要就买,一切都是自由的。
逛了一圈,眼睛的收获满满,但手里却无一点收获。或许,我要的,仅仅是在阳光里走走而已。
回家,阳光照射在窗边的沙发上。
泡一杯红茶,端坐下来,看茶叶在沸水里翻腾,铺展,浸泡……这样的时刻,总该做点什么才行。
好吧。坐在窗前,看书。家里堆了好些新书,还没有来得及看看他们。昨晚临睡前开始阅读《第二次握手》,看了一些,今天继续阅读。这本书应该来自钟杰老师的推荐。
阅读量的匮乏,一直是我的短板。而在这样美丽的周末,有阳光的日子,本来就该用来读书的。甚至,希望每天都能如此,在阳光下读读书。
接着打开电脑,读读自己笔下的那些关于孩子们的故事。最近,正在梳理这些故事,看看能否从这些故事中发现一些教育的端倪。
“每一个”孩子,是我关注的重点。虽然,在概括的时候,会考虑到“某一类”孩子。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那天我告诉孩子们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孩子露出诧异的神情。只有那种“心是敞开的”、“用接纳的心态”学习和生活的孩子,学校教育才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心是封闭的”“是排斥的”这一类孩子需要的是家庭教育的主打,带有某种“偏见”的孩子总会有些不合时宜的感觉。这不是指“会批判”的孩子。
突然想到最近很火的文章“给未来的亲家甩锅”,主要是“辅导作业”的事项上,让很多家长抓狂。如果究其抓狂的根源,或多或少在孩子的幼儿园时期,家长(或非家长)埋下过“伏笔”。比如说,作业可以不用做,或者不做那么多,只要你高兴就行;比如说,某位老师很差劲,来,儿子,听你老爸(或老妈)的;比如说,这些你暂时不懂没有关系,以后你就懂了等等。结果,我们发现,想要孩子“快乐学习”的,到后来孩子是真正的快乐,但是已经不喜欢或者不愿学习了。他的未来那么长,如果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将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不敢想象。
“成长是反本能的”,这还是钟杰老师的话。此刻我会这样说“成长一定是反本能的”。只是,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引导,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调节情绪,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边读故事,边修正自己的语言。只是我知道,我在读的时候,心如阳光般透明,嘴角是上扬的态势。
阳光一直都很好。
后背晒得发烫,浑然不觉。往往,浑然不觉的时候就是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或者最投入的时候。
在这样的一个艳阳天里,我愿意投入进去,泡在阳光里。
因为太阳,也只能照见愿意被它照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