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给孩子提要求,可以表达有条件的爱(当然,前提是行动之前获得了无条件的爱),一旦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就应该得到相应的爱抚,他就会感到幸福,但是当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爱抚。孩子就成为一个不幸福的成功者。有些父母经常经常找出一大堆自认为正确的理由,导致孩子虽然成功了却没能体会相应的幸福感。
第一,怕孩子骄傲。父母以此为理由,希望孩子去进一步努力,这就会使孩子感到人生就像在攀登一座永无止境的高峰,任凭他怎样奋斗也看不见成绩,得不到期待的报偿。
第二,成功不被理解,因此也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比如,一个孩子在辩论赛中获奖,高兴地把奖品带回家,但是他无意中听到自己的母亲对朋友说:这孩子一直就是健谈的孩子。母亲没有理解他的成功是因为像他这样的年纪能够抓住复杂问题的实质。
第三,你干的不正确。比如,某人经过多年努力,成为了一个精神科医生,但是他的母亲不觉得好,她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母亲的言外之意:不是你,我希望的不是现在的你。
第四,不完美。姐妹俩为重新布置她们的房间,忙了好几天。她们兴冲冲地抢来自己的父亲,让他来看一下她们布置的新家,结果她们的父亲唯一的评论是:天花板那里有一个地方漏刷了。
第五,爱抚被窃取了。一个年轻人获得了“最杰出学生奖”,观众们爆发热烈掌声。仪式结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我一生都在为你祈祷,你应当把所有的荣誉都归为上帝。”难道上帝需要这荣誉吗?那位年轻人的确是需要的。实际上母亲是在说这荣誉归功于她。
第六,爱抚被蒙上了阴影。别人的赞赏在父母那里变得一钱不值。“你在杂牌大学里学成这样已经不错,但是要是你像你表弟那样上北大就好了” 本来通过自己做工完成了学业,后来又设法争取到了大学里助教的岗位,但是,父亲却说:“听说某某都已经当上了总经理助理了,而你现在总算有个工作了”
第七,你不是最优秀的。“银质奖章很好,但是你要是再努力一些, 恐怕就会得到金质奖章了,也许下一次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