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敬父母在众多善行中是居首位的。以前对此没什么感觉,觉得孝顺虽然是一种好品德,但是把它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似乎也有点过了,十之八九都是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尤其当代社会,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娇生惯养,孩子对父母基本上一味索取,啃老也似乎并无不妥。
且慢,古代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到现在摇身一变为父母对子女的百依百顺,果真是社会进步么?仔细想想,显然不是啊。父母将子女含辛茹苦养大,他们的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且不说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单是孩子在襁褓期,母亲半夜起来喂奶,每天多次换洗尿布,定期为孩子洗澡,时时为孩子的冷暖操心。这些,孩子知道吗?在孩子蹒跚学步时,父母手扶着、护着,唯恐孩子摔倒,直到孩子可以独立。当孩子受伤、生病时,父母心急如焚,送孩子去医院,为孩子煎药喂药,恨不能这病生在自己身上。孩子上学了,父母为孩子交学费、买书包文具、对孩子无比关爱。这些,孩子清楚吗?直到子女学校毕业、长大成人,父母又在操心孩子的工作、婚事。即使孩子结婚了,父母也会心甘情愿地帮孩子料理家庭、抚养下一代。想想看,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可曾考虑回报?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所作所为怎可视为理所应当?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可视而不见?如此说来,子女对父母尽孝,怎可看成是礼法的约束?它本应是子女的自觉感恩才对呀。
这世界是需要感恩的。我们应感恩阳光、空气、水,它们给了我们生命的滋养;我们应感谢农民,他们种的粮食、蔬菜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最好的食物;我们应感谢工人,他们将棉麻制成布料和衣服,让我们可以御寒和美观;我们应感谢各行各业的人,让我们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和美好。一切人、一切事都值得感激,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而不去感恩这世界,人类身上的美好善行何从体现呢?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觉悟。现代人不懂感恩,不讲孝顺,甚至觉得父母唠叨令人发烦,无疑是一种心灵麻木和冷漠,是一种人性的缺失。而何为孝顺?是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发红包?是父母生病自己出钱给父母雇保姆?是身在千里之外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这些固然是对父母的爱心回馈,但如果仅止于此,对父母说话时不能和颜悦色,这所谓的孝心也是不够格的。孔夫子有言:“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顺父母,首先要发自内心,其次才是反映在言行上。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可有做到?
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话说得很好。它教会我们感恩,提醒我们莫忘生命之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信奉它,践行它,我相信,这世界一定是一个和谐的、温暖的、有爱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