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今天也是头一次听说“慢就业”这个词,其实不难理解,所谓“慢就业”就是怀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信念,毕业之后不着急找工作,而是到处游历游历,或是在家陪陪父母,或是在挣扎挣扎要不要继续读书?
当别人问起为何还不就业时,便可理直气壮的回答:我这是在了解市场、分析就业趋势,等我看透一切,一切也将都在我掌控之下。说的好像明天就能跨越蜀道,直上青天一样。所以很多“慢就业”的“待定族”也就被人说成了是变相的“啃老族”,关于这一点,我不发表看法。我们先来看看社会主义中国是怎么看的。
央媒刊文谈:毕业即工作模式被打破,社会应更包容“慢就业”!
OK,不知道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否还屹立不倒着,反正对于这种“包容”,我还真不想包容。老祖宗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爷爷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见殊说过“路是走出来的,可不是想出来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两句,嘿嘿。
在大学门槛日益降低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愈发扩大化,在此背景下,近些年“慢就业”和“待定族”现象日渐突出。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改变,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多的考虑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
不得不说,“规划”是个很重要的词,我大二时写的职业规划,至今已经被修改了三次,从英语到外贸,再到文案策划。但是这整个过程可不是我用脑子想出来的(当然也不是没用脑子想),而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上学的时候寒暑假我就去做英语代课老师,发现自己只是喜欢英语却并不适合做老师;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就去外贸公司,但发现自己不喜欢那种工作环境;现在毕业了我就做文案策划,并且暂时还没有要修改“规划”的意思。
所有啊,可以考虑未来规划,可以考虑就业质量,但是这都不妨碍先上路吧,毕竟这些问题在路上也可以想,而且边走边想更容易得出答案哦。
其实,“慢”并非是原地不动,而是放慢步伐以更好地选择或冲刺。“慢就业”或许给了人们更成熟的面貌来面对人生,而这也将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说的有点讽刺,提到创业,大家都记得,前几年是年轻人创业的巅峰期,还没出校门就吵嚷着要自己创业大展宏图,结果一大批有志青年被现实冷冷地打了脸,我没有嘲讽的意思,只是觉得……
不知道这个社会主义到底想要年轻人干什么,前两年政策疯狂鼓励创业,现在又口气温柔地安慰“待定族”,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唯有“呵呵”。
说“啃老”就很难听,说“慢就业”就很安慰,生活本就是几代人的接力赛,不过穷人叫做啃老,有钱人叫“慢就业”罢了。那么你,是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