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公园围观了一场因狗引发的争吵。
一个年轻的女孩儿牵着一条小边牧,边走边打着电话,狗狗看见从对面走来的王先生,摇头摆尾撒着欢儿就冲过去了,女孩儿想拉都拉不住。
这是一场约好的交易。半个月前王先生丢了狗,又是贴寻狗启示又是转发朋友圈,声称愿意出1000元酬谢捡到狗狗的爱心人士。狗被女孩儿捡到了,她在朋友圈看到了王先生的寻狗启示,辗转联系上王先生,两人约定在公园一手交钱一手交狗。
王先生见自己的狗狗被完好无损地送回来了,就不想再出那1000块钱,便商量着给女孩300。女孩儿不干,坚持要1000。两人争执起来,话不投机越说越难听,越说越离谱。
“你这叫偷!小小年纪不学好,不但偷狗,还想敲诈。”王先生口不择言。
“你别不识好歹,我好心收留你家狗狗,你不知道感恩,还出言不逊。大男人说话不算话,算什么男人!今天不给钱就别想领走狗狗!”女孩儿不甘示弱,怒吼起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两人的争执还在升级。王先生越说越激动,伸手就去抢狗绳,因为动作太大,脚没站稳,一个趔趄,肩膀差点撞到女孩儿的胸口上。
女孩儿更不干了,手里死死攥着狗绳,靠在路边的一棵杨树上,边哭边骂,边骂边哭,引来更多人围观。
有人拨打了110,很快,两个人和一条狗被警察带走了。
这件事引发了大家的议论。有说王先生应该给钱的,答应给1000,怎么能出尔反尔呢,毕竟狗狗被人家好心收留了好几天;有说不应该给钱的,拾金不昧,物归原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狗狗本来就是人家的,哪能让人出钱再买回去呀。
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做好事也是需要成本的,做好事也需要被社会肯定。被社会肯定的途径有有两种,一种是精神鼓励,一种是物质补偿。精神鼓励愉悦身心,物质补偿实实在在,至于采取哪一种方式,要尊重行善者的意愿,根据行善者的需要,因人而异。
历史上有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硝烟不断,鲁国弱小,老百姓经常逃到国外,沦为奴隶。为了拯救他们,鲁国颁发了一条法律,不管是谁出钱赎回了在外流亡的鲁国人,国家都给全额报销,并且还额外发放一笔奖励。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个生意人,不差钱,他自己出钱为鲁国赎回不少奴隶,他没去国库报销,更没有去领奖励。他的行为得到大家的夸赞,说他仁义爱国,是道德典范,子贡也觉得自己做好事不图回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颇为得意。
这事儿传到孔子耳朵里,孔子不赞成他的做法。
子贡懵了:我劳心劳力救人于水火,不求报答,难道还错了?孔子说:你还真错了。
孔子解释道:做好事的最高境界,是带动大家伙都去做好人。鲁国“赎人领赏”的律令,是为了激发人们心中的仁义,让更多的人愿意帮助同胞脱困,而你不要报酬的做法,无形中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反倒树了一个反面典型,起了相反的作用。因为大部分人并不像你一样有钱,这样会使很多生活困难的人对赎人望而却步。
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无疑在拔高道德标准,会让普通民众因无力承担道德成本而远离道德,对一些需要付出成本的善行视而不见。
在孔子看来,社会影响高于个人名誉。如果你的行为对社会有益,就算遭人质疑,也是对的。如果你的行为对社会无益,就算看起来很高尚,也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从此鲁国有人勇于救落水者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境遇千差万别,你眼里的理所当然,可能是别人生活中的竭尽全力。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为了某种高尚的情操,做出高于自己认知的努力和牺牲。
所以,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授予你荣誉,或者给你一定的补偿,你应该坦然接受。因为这个荣誉不属于你个人,它褒奖的是你的行为,你得到的奖励也不是针对你个人,而是针对你的这种行为。这些荣誉和奖励,是一个标杆,它会吸引更多的人向你学习,跟你一起去做善事。
人的言行跟社会风气息息相关,学会接受奖励,就是在鼓励人们向善,从而教化思想,弘扬道义,是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温州乐清黄某愿出50万酬谢寻子的新闻,虽然最后被证实事件很乌龙,孩子并未走失,而是躲在亲戚家,然而,温州、乐清两级公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排查,社会各界、广大群众也纷纷助力,各方的付出叠加在一起,除了情感,自然还有不菲的金钱。
如果非要较一次真,将这些成本加起来,绝不会是一笔小数目。难道我们要高举道德的大旗要求所有的人都无私奉献吗?
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不但得不到应有的褒奖,还要自带干粮,自担风险,人们很容易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和应该的,没有一种领受是心安理得的。
得到报酬天经地义,你要让我也无私奉献,我也会尽力,但无私到什么程度就得好好斟酌一下了。
近年来,扶不扶屡见报端,救不救屡遭质疑,帮不帮频受争议,不是道德滑坡了,而是人们行善成本增加了。
要让每个人都敢于出手来,需要每一个人坚定信念,身体力行,给行善者适当的奖励,是拯救信念的有效手段,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善良的你,愿意为他人的善行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