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为什么,今天就是想用简书。虽然大家都改用公众号了,我也是改用公众号快两年了,但不得不说,简书有它的好,比如在排版上要省心多了,甚至可以根本不用去排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写字上。只是日常写写字的话,简书的功能足够用了。
首先,恭喜一位师弟喜提房子一个,从此来南钢的昆工人都在南京定居了,值得庆祝。近几年昆工毕业生能来南钢工作纯属偶然,从我开始连续三届共来了四人,预计今年会多一些,也许还能持续一两年,具体原因先不细讲。师弟有买房的打算很突然,看来看去还是转到我这边来了,最后看上了我隔壁的一栋楼,历尽一番不小的波折后总算把手续办完,这样也算和我做邻居了。
恰逢周末,把两个师弟喊家里来吃饭,图个安静方便聊天,也没有拘束。从冰箱里翻出了家里寄过来的酸菜,本打算包饺子的,然后有个人说想吃小龙虾,另一个说他会做,就这样,变成了龙虾宴了,饺子没吃成,馅儿提前和好了,图省事儿就改烙了馅饼。中间还出了点儿小插曲,等要和面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面不够了,敲邻居家门,邻居家阿姨够热心的,怕我直接把她家面袋子递给我了,就这样免得我再下一趟楼了。
我一直以为小龙虾是在某些神秘的地方被养虾人精心的饲养,再经过大师独门料理工艺,最后才上餐桌的,我一度认为它是高级货,甚至比河蟹都高级。来南京后发现每次聚餐都能看到小龙虾的身影,数量不多,一大桌的人大概一人一只就没了,如果多余的,领导间或和客人之间还相互推让,我甚至以为它和海参鲍鱼一样,饭店是按人数来准备的,直到师弟的科普,才揭开了它神秘的身份,这个入侵物种在一些地方很泛滥,用他的一句话总结: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将来有一天吃小龙虾要花钱买!原谅我大东北天寒地冻的没这个玩意儿,长见识了。看他娴熟的清洗,摘头,去虾线,再过油,炖煮,可见做小龙虾对他来说是常规操作,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技能。
烙几个馅饼,简单炒两个菜,主要是小龙虾,当然了,要开瓶酒。
不知不觉间,家里存了一柜子的酒,每一瓶酒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内心常常矛盾开还是不开。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能让人回忆起一段过往的事物只剩下留存的一瓶酒,我喜欢在高兴的时候拿出一瓶来,一是开心,二是在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不经意间,对曾经的一段记忆作正式的告别,有的记忆是美好的,有的是青涩的。缘深缘浅 ,缘聚缘散,大多数人都将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人生的底色是悲凉,既然不能并肩同行,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惜缘不攀缘。开了这瓶酒,道一声再见,再也不见!
有位师弟对我家墙上的一幅字和一个画框比较感兴趣,追问着我什么来头,我只好讲述了一遍。
先说这幅字,有一次和几个同学去丽江,有人送的,拿回来觉得还不错,虽然写得不是很规整,但一直留在身边了,几乎是我走到哪带到哪,有一天我发现边部有点儿变色了,心里想如果想长久保存的话一定要裱起来了,南方的空气太潮湿,经不起随便乱放了,可巧通过一个朋友联系到一个做装裱的老板,带过去因为老板好奇这几个字,和老板聊了老半天,直到他要接孩子去了才结束。老板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能被人一路带着这么多年不容易,文化需要传承,文化需要传播,非要免费帮我裱。等去店里取的时候,我给老板带了一饼普洱茶,做茶的是我认识的一位去山区支过教的云南姑娘,刚好新茶上市。
再说画框,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刚好赶上车展,为了看长颈鹿约了个同学一起去了,然后得了这个,此后它也成了我的微信头像,要想探寻究竟,在这里安利个博主,关注天才小熊猫,说不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