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首先是通过熟悉的《窗边的小豆豆》谈话导入,接下来读书腰,封面,封底,快速默读第一章《我和德里》,你认为撒哈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浏览最后一章,你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诗做小结:当我还是个孩子﹍而现在,我成了所有美好的中心,写着美丽的诗篇,倾诉着美丽的梦想。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叶老师的《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交流课,直接引出主题“梦想”,撒哈拉有个梦想,这个梦想主人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一二分支;合作找出描写她从前和现在的样子分别写在思维导图的两个分支。诗结尾,呼应导读。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陈老师的《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交流课,从任务一“波迪小姐用什么改变了特别女生撒哈拉?”活动入手,学生分别从“行为特别、方法奇特、观念奇特、编织故事、热爱诗歌、礼物奇特”进行探索合作。接着,陈老师开展了第二个任务:小组讨论“自己心目中期待的老师”,总结并写成一段文字。通过陈师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越读越感慨,这样一个萨哈拉,若她后来没有遇上波迪小姐,无法猜想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萨哈拉,可幸运的是她遇见了“行为怪异”的波迪小姐,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生活。此时孩子们的学习已充分内化,引起他们心底深处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