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声音在我心底已经很长时间了,很想把它表达出来,提笔却茫然。也许这几个字太普通了,根本不需要再作任何注解;也许这几个字又太大了,不知如何再细说,所以它就一直躺在心底,或者偶尔泛起于嘴边。
重在效果,也许还有更好的表达,可脑子老了难以再想,甚至难以再去查询什么更专业的词句。重在效果,也许就是想表达凡事都要从实质出发吧。也许主要是相对于形式而言,相对于冠冕堂皇的形式,相对于徒劳的无果而终的形式而言吧!
对于学生的成长、学习,我们有无数的手段。制度的,习惯的,心血来潮的,别出心裁的。很多时候我们为此劳心费神,兢兢业业,当我们觉得把所有的手段实施完美,就觉得自己敬业了,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了。可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想一想,所有的这一切对于我们的目的有效吗?我们貌似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吗?也许很多自认为骄傲的付出都是徒劳的,甚至是走向我们希望的反面。也许我们就迷失在了既定的繁琐的形式里。
比如学生违反了什么纪律,被严格执法的值勤学生扣了分,班主任立马把那厮叫来大嚼一顿,也许认为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可仔细想想也许是仅仅解自己一时之气吧。调查了吗?了解了吗?这样的一顿呵斥有用吗?有没有犯错的客观原因呢?即使主观原因也许还有人之常理呢,也许是他偶尔在路队中赞叹了一声灿烂的晨曦,抒发了一下新的一天的美好心情;也许是一次真的主观失误,自己早后悔了。这时候也许轻描淡写的一句责问或者无语的一个眼神就足够了。孩子总是爱动的,我们的教育目的绝对不是塑造一个在言行上丝毫不出错的人,那只有培养一个麻木的机器人。其实我们心底里都能容纳下一个允许学生一不小心犯点儿错的空间。如果学生违纪后,我们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觉得你还有那么一点点儿宽容,也许他会感激,会变得乖,更会愉快地改正自己的言行。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可以宽容。
之所以说重在效果,是对我们所面对的90后而言。今天学生教育之复杂,也许就是因为今日之学生非过去之学生般可以逆来顺受,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效果为上。
比如学习,我们的吆三呵六的最高境界也许只能管束其表,上演一幕幕“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如果我们一味的强迫,换来的一定是学生更重的厌学情绪。学生从早到晚坐在教室里,貌似学习,从窗外看去也很是那么一回事,可是是不是真的在学习呢?也许这就是低效率的原因吧!学习更是看效果,绝不在表面。特别是高年级强迫学习其实是做不到的,看起来学生从早到晚,足不出户,如果这是在强迫的前提下,一定是无效的浪费生命。也许这一整天付出根本比不上干脆玩半天学半天的效果。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或者现实一点是提高成绩,绝不是表演给谁看;绝不是为了自己的畅快;绝不是把其管死,所以不必太拘泥于形式和习惯,一切有利于效果的都可以拿来。管理者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每条政策都是为学生的成长和成绩的提高服务的,都是为了提高师生的积极性,更不应该是面子工程,更不应该想当然、所以然。
言之不正,言之不尽。也许重在效果的呼喊不止对思想教育的方法;不止对教学方法;更不止对老师。也许都向效果看齐,那就是实事求是,凝聚了精神,少了诸多节外生枝的烦恼,多了天朗气清的愉快。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