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曹州入伙
当王仙芝的起义军攻破曹州的时候,黄巢认定的时机到了。
从空间上看,起义军连续攻城拔寨,唐朝军队似乎已无力抵抗;从时间上看,起义已有半年时间,军势大振,而且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山东河南,反唐正在此时!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黄巢与子侄黄存、黄揆及外甥林言8人率领千余百姓加入起义军,投身反唐事业,王仙芝也是久闻黄巢的大名,披发跣足相迎。此时,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奔起义军,数月之间起义军总数超过万人,攻克郓州,袭扰沂州。
王仙芝起义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朝廷先是派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率军讨伐王仙芝,王仙芝见打不过,转战向西进入河南,齐克让苦战无功,接着又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节度河南诸藩镇兵马。这宋威可不简单,年轻时候立下无数战功,老了之后便恳请朝廷让自己告老还乡,享享清福,于是朝廷便派了个平卢节度使给他,可谁曾想贼寇竟出在了宋老将军的家门口,这还了得。
可真有不怕死的硬骨头,王仙芝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七月,王仙芝出现在了沂州城下,宋威看见贼众气就不打一处来,多年的沙场经验对付这点草寇还是毫无悬念的,没等王仙芝挑战,宋威就一马当先冲向敌阵。王仙芝以前遇到的都是龟缩在城头请降的软蛋,这次遇到了个不要命的,有点懵圈,心想这货咋不按套路来,我的阵型还没有排好呢,其余的起义军也都没反应过来,被宋威杀了个大败,王仙芝抽了个空当溜走了。
宋威虽有点军事才能,但有一个致命得缺点:好大喜功,一看起义军被全歼就立即上报朝廷王仙芝已死,这不是重点,无非就是个谎报军情,重点是宋老将军居然要求朝廷遣散诸道兵马,让大家回家歇着去。朝廷听到这个大好消息,不仅重赏了宋威,也按着他的请求遣散了所有讨贼兵马。
王仙芝和黄巢听到这消息,偷着乐坏了,此番没能攻下沂州皆是因为疏忽大意所致,还好遇见了个笨蛋宋威,要不然就挂了。这也给了王仙芝以喘息之机,经过短暂休整,王仙芝认为沂州宋威虽笨却不太好糊弄,于是把战略方向转向西边。起义军西进倒是挺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便攻占了八县之地,而后率军北上,兵锋直指东都洛阳。
朝廷这回急了,立即调集精兵防守,任命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防卫东都洛阳。这些都影响不了起义军的积极性,在攻占汝州之后王仙芝把朝廷官员统统杀掉,只留下宰相王铎的弟弟王镣当俘虏,而身在东都的百官听到这消息都吓破了胆,纷纷西逃进入潼关,起义军便趁势向北猛进。
围攻郑州时,被中牟的守将打败,王仙芝再次调整战略,从十月开始向南进军,一路攻克唐州、邓州、郢州、复州、随州,另一路向东进入淮南,一直打到了扬州。这时候整个起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流动作战,官军疲于追赶,几乎没有什么战果。
要说官军的战斗力,比无组织无纪律的起义军还是要稍微强一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主帅,老将宋威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史书评价他年迈昏庸过于牵强,年迈不假,昏庸与否就要看各位看官了,宋威看透了朝廷的腐败,愚忠和自保之间只能二选其一,宋威只是选择了后者而已。
早在镇压庞勋起义的时候,宋威就对朝廷的做法很是不满。
懿宗咸通年间,朝廷抽调徐州、泗州二千名士兵守卫交趾,戍守桂林的八百人原计划三年调换一次,可朝廷一拖再拖,过了五年也未曾调换,士兵因思家心切竟然反了,推举粮料官庞勋为首领,一路经湖南、浙西、淮南、宿州,居然回到了彭城,人马也由八百发展至二十万,占有今山东、安徽、江苏的大部分地区,朝廷几次征剿都没有消灭,最后是主将康承训在沙陀部朱邪赤心(李国昌)的协助下才镇压下去,而康承训很快在朝廷肖小的污蔑下蒙冤下狱。庞勋起义不仅为后来的农民起义奠定了基础,也为沙陀族入主中原提供了条件,这是后话。
剿灭起义军之初,宋威就曾对副使曾元裕说:“昔灭庞勋,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为功臣。”抱有这样的心态,宋威怎可能灭得了起义军,再加上各个藩镇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起义军逍遥法外也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