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学时期,现代性的因素已有所体现,却依旧深受旧伦理的束缚,具有一种过渡时期的特点。王德威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这种说法只是强调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提出“没有五四,何需晚清”,并非是不需要晚清,哪怕不需要也是存在的,而五四文学的创新意义是不容忽视的。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依托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解放人的个性,向封建性的文化发起了挑战,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章,被称为启蒙的现代性,促进了人的觉醒和社会的现代化。中国古代的文言文开始淡出生活,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中国人民深受触动,制定了革命现代性的原则,革命现代性推动了左翼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将文学的政治标准作为第一位,艺术标准作为第二位,虽然艺术感染力不强,但有一定的意义存在。一些优秀的左翼作家,如萧红、叶紫、沙丁、茅盾等,把阶级的意识与个人经验相结合,使得作品贯彻了革命现代性的精神,也融合了五四启蒙现代性的传统。
通俗文学与知识精英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被称为“一体两翼”,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诚然,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创作没有地位高下之别。中国现代文学的下限为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新的发展时期到来,即“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已有大致的共识,把二者合并起来,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