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早上突然醒过来恐慌、焦虑的感觉?我在哪儿?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上班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一下子将自己的未来定位到远方,却又感觉到无尽的遥远、无力、迷茫。
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社会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恐慌感其实是自我内心的焦虑引起的。
我有两个持续很多年的缺点,一个是容易焦虑,一个是行动力差。
不论是上学时还是步入社会后,翻开每一本计划本几乎写的满满当当,但我回忆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焦虑和做计划,仅有两三个小时是专心投入在学习和工作上的。
朋友s平时喜欢做计划,旅游之前的两个月就要把计划写好,甚至计划到每天吃什么。但在执行上一拖再拖。工作想要变化的前几个月就开始做准备,但就是迟迟没有做,七年了,依然过着原来的生活。她说现在我越来越没有精神做任何事情了。
总想要控制一切,迫使焦虑
直到最近我才猛然发现,这种状态恰恰是我想要改变当下的状态才导致的。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想要一定的掌控感。在经历一次次的行动失败后,心情也在越发的抑郁。
在度过一天没有意义的时间后,大脑里想象着自己如何做出计划,幻想着怎样才能摆脱当下的环境,于是开始做各种各样的计划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时间能够有所改变。在一天天的幻想中,时间也会流逝很多。当意识时间流逝后,回到现实,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工作也没有完成,就会产生焦虑。所以我就会投入到计划中来平息这个焦虑。
现在无论是地铁上还是餐厅、商场、咖啡馆,很多人把精力投入到游戏、音乐、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其实也是平息内心焦虑的一种方式!
而且不管是做计划的人,还是投身于各种产品人他们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计划!每次所做的计划大致相同,的的确确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浪费”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浪费呢?
我觉得本质上是因为:总想控制一切。
容易焦虑的人基本上都在潜意识里想要控制周遭的一切,总是想让一切成为自己所设想的,实际上没有达到真正的目标而焦虑。
当浪费了时间,没有去行动的时候,内心里过强的控制欲就导致自身产生焦虑。因为现实生活中自己本身的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当自身或外界没有符合预想时就会感觉没有安全感。为了平息焦虑,就会在头脑中不断的规划,在头脑中描绘出一个可以令外界变得符合设想、能满足控制欲的计划,当有一个计划产生时,又能够重新拥有那种“我可以控制周围的一切,我能够令自己达成我的设想”的安全感。
因为焦虑所以要做计划来平息焦虑,做计划消耗了时间会导致焦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当你关注自己的焦虑感受时,你就将自己置于了一个无休止的思维游戏中。
其实根本在于,一开始就不要陷在这样的思维游戏中,不理会焦虑,也不用靠计划来平息内心的焦虑。而是直接开始行动。
打破控制带来的重复性焦虑
面对今天重复昨天、明天复印的平淡而又相似的生活,我们都想要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趣一些。我们想要冲出当下的氛围,但却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内心有很多想法最后都不了了之。最后都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打破这一层障碍的关键,我觉得是在于直面自己的控制欲和不安全感。直面它们,承受他们。从理智上对它们进行重评:我控制不了一切,也没有必要控制一切;我的不安全感是一种非理性的习惯性错觉。这只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感觉。
如何执行?
首先,焦虑的时候可以观察这种焦虑的感觉,捕捉自己在生活中焦虑的时刻,体验当下,你会发现并不是焦虑那个不确定的未来,而是想要逃离当下。所以人们会要种种行动来逃避焦虑。所以只有自己认识焦虑,看到焦虑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生活的现状。
比如说你想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想要达到目标,结果非但没有达到,还会越走越没有方向。或许可以先想想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什么样的平台方式去学习?学习过程中要解决到哪些问题?
加利福尼亚多米尼克大学教授盖尔·马修斯鄙视研究发现,把事情过程清晰写下来,最后能做到的概率,会提高33%。
其次,体验没有达到目标的失控感,评估自身能力,聚焦在可执行的感兴趣的事情上,在体验的过程中制定可实际操作的计划。
想要改变自己,并不是要控制自己,而是不骄不躁,有条不紊的生活。认识到自己本身的焦虑时,还不晚。学会与焦虑共处。
从生命的高度去看,这是最根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