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致三毛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流浪远方,流浪……”
每每听到《橄榄树》,不知为何,眼前总会是浮现出三毛在沙漠中踽踽独行的清冷身影,那个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追逐远方的姑娘,是那么的自由勇敢。她行走人间,走进撒哈拉,化作一粒沙,跨越万水千山,将世间风景都看透。
从初中和好友一起读《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深深沉迷于沉迷于三毛的精彩人生中。彼时的我们不谙世事,爱做绮丽的梦,烂漫得像天上一朵自由飘荡的云。于是羡慕三毛,发自内心的羡慕,羡慕她的热闹,羡慕她的疯狂,羡慕她的随性不羁,飘逸潇洒,总希望自己能有一天也可以像她那样,鲜衣怒马,古道热肠,与爱人携手走天涯,共赏落日烟霞。后来长大了,看多了悲欢离合和世态炎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次品味她的文字,才发现在那份热气腾腾的潇洒背后,隐藏了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落寞与无奈。她用自己的冷清,上演了一折折关于远方和孤独的戏剧,只是到了最后,曲终人散,繁华落幕,一切都不复从前。三毛是用文字取暖的旅者,不知为何,作为两个时代的人,与她从未谋面,也无交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她的忠实粉丝,却总觉得她是我很亲近的朋友,读她的故事,品味她的人生,那份刻入骨髓的忧伤与孤寂,让人心疼。
孤独是三毛一生的宿命。从《雨季不再来》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从《送你一匹马》到《滚滚红尘》,读的越多,越能从她的文字里,看到张爱玲的影子。在漫长的时光里,她们是站在孤独两端的女子。如果说三毛是从红尘俗世逃遁到远方大漠的清冷女子,那么张爱玲就是从远方回归到尘世的清冷女子。三毛用尽一生的气力想和清冷握手言和,张爱玲却是用一生的时间在拒绝清冷。但她们终究没有挣脱清冷的禁锢,这是宿命,逃不开,躲不掉。
人有了远方的召唤,才会觉得生活不仅是生下来,更是活下去,不仅是活下去,更是要自由幸福地活下去。眼前不止有一地鸡毛的苟且,还有诗歌,有田野,有花朵,有幻想与流云。远方带不走现实的烦恼,却能给我们带来些许关乎未来的美好期待。
有期待的日子总会想起三毛。想象中的她,将异域风情浓厚的羊毛披肩随意披在身上,光着脚,走在无垠的沙漠里,气质凛然又温暖。夕阳西下,烈烈的风吹乱她的长发,她的眼神里是一如既往的澄澈与干净,同时也多了一丝坚定,里面藏着数不清的遥远又神秘的传说与传奇。她是那样的美,美而不自知,这种美,既有浓墨重彩的疯狂与任性,也有岁月静好的清浅与安然,两种看似冲突的特质安放在她的身体里,组成一个孤冷又温柔的灵魂。她像一棵树,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却摇曳在我少年时代的梦中,夜色苍茫,月凉如水。
高中时代的自己因为遭遇了一些无法言喻的变故,变得沉默、胆怯又固执。和初中不同,这一次,抛去那些天真烂漫的想法,我开始重读三毛。我依然向往三毛笔下的远方,却不再有她那份孤注一掷的决绝与勇气。我很感谢她,是她的文字,让我在最黯淡的时光里,看到了纷繁复杂的红尘世界,看到了辽阔的远方和明媚的未来。三毛是我对远方充满敬畏和期待的开始,在这之前,我掉落生活的深井,大声疾呼,等待救援,却无人应答,内心恐惧又惶惑。后来,我低头阅读那些美丽的文字,发现它们不知何时竟变成了散落在水面上的点点繁星,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你看,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越来越觉得知道一个人,能读到她的文字并且读懂她的历程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人在经历更多的事情后,有些人就慢慢的住进了你的心里,与你同悲同喜,这便是人生的小确幸吧。
有人说三毛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用执著的信念将万水千山走遍。我却觉得她更像岁月中的一道霞光,用刹那的绚烂告诉我们,远方就在那里,可以追,要去追。她让我懂得,远方不是地理上的距离和空间,而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贴近,从一个梦到另一个梦的跨越,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懂得,是心灵上的自由和洒脱,是红尘中的无奈和清冷。它是一个人桀骜不驯的背影,是撒哈拉一粒一粒的沙,是三毛与荷西的静好岁月,也是天人永隔的孤单想念。
不慕世间风物长情,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三毛的故事里储藏着太多的温暖与美好,她也让我时常清醒,孤独是每一个人去往远方必经的路途,但是别担心,害怕的时候就读读那些人、翻翻那些故事吧,生命随年月流去,随白发老去,唯有爱,唯有真心,可以抚慰每一个在暗夜仓皇醒来的灵魂。
最后,祝愿那个一生都在流浪的三毛,愿你出走半生,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