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分钟育儿学堂,耐心给孩子底层逻辑——做对,是对事。做好,是对人。仅仅做对了事,往往却失了人。所以仅仅做对,是不够的。做好,才是应该的。
有些事概念不清晰就会导致行为失调。今天跟孩子沟通发生了一件小事,我自己也深受启发。
家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宝贝闺女,大女儿文静小女儿霸道。快两岁的小女儿总是抢姐姐的东西,抢不到便就地倒下撒泼打滚。
以前,老大还小,为了保护她的自尊,总是用一条简单的规则:只要是她先拿到的,就不会批评她。会简单鼓励她分享,不过通常效果不明显。仔细想想,这是一种“损失性”教育,孩子并不懂得放弃享受玩具会给她带来什么好处,而厌恶“损失”正是人的本性。
今年她上中班了,我感觉应该跟她讲更深的道理。于是今天再发生争抢事件后,我把她抱起来跟她说:“宝贝,你知道把事情做对和把事情做好有什么区别吗?”小家伙摇摇头。我接着说:“比如刚才,你先拿到了玩具小妹妹抢你的玩具,你没有给她,虽然小妹妹哭了但这件事不是你的错,爸爸也不会因为这个批评你。不过这里仅仅是做对。”她默默不语。
“但是”,我接着说,“如果仅仅做对的话,其实是不够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妹妹哭了,我也哭了。”她抽泣着说。“是的,”我接着说“你想一下啊,我们在幼儿园和别人交朋友,你可以不分享你的玩具,这不是错误,但是如果你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你才会收获友谊和朋友对吗?”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接着说“对小妹妹呢也是一样,小妹妹还很小,如果你能爱护她把玩具让给她玩,是不是小妹妹会很开心会亲亲你,你也会很开心呢?”她点点头,似乎不情愿,似乎又懂得了什么。最后我跟她说:“小妹妹还很小,我们对她的要求也不能太高。我们应该向你身边爱分享,朋友多的小朋友学习,学习他们把事情做好,我们也会有很多朋友。”
事情,包括了事和情。做对和做好的标准不同。做对,通常是针对事而言;做好,是要得到别人的好评,是要对情下功夫,放下了事得到了情。如果这样想,就是化“损失”为“获得”。
我并不知道孩子能否听懂,只是希望在她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利他之心”的小小种子。而我,也会用这样去做,不仅言传而且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