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做好事的人称为好人,把做坏事的人称为坏人。
但,事情往往是复杂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好人做坏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坏人做好事的虽然罕见,但也并非没有。因此,严格来说,做好事或坏事不能作为判定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那么,究竟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好人呢?
1.
我想,电影《芳华》中,男主人公刘峰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人。
帮战友隐瞒难堪身世的人是他,帮战友煮挂面的人是他,帮战友修手表的人是他,帮战友做沙发的是他,帮厨房一起抓猪的人是他,甚至连上头特意关照他的进修名额他也能拱手让人……
他竭尽所能去帮助和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活成了战友们心目中的雷锋,好到经得起放大镜的挑剔,完美的像个神话。
可人心就像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在他们习惯了你的好之后,就会觉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旦做出丁点儿违背他人的事情,你之前做的所有好事都会被瞬间抹杀。
剧中的刘峰就是如此,他不过是向倾慕的女战友林丁丁表白心意,在冲动之下尝试拥抱她的时候,不幸被路过的男战友撞了个正着。
而林丁丁为保全自己的声誉,竟主动向组织告发:刘峰是强行主动“触摸”她。
在那样一个荒诞的年代,刘峰的解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即便是活雷锋也最终难逃命运的安排,他最终被下放偏远的连队。
最讽刺的是他离开的时候,除了何小萍,那些往日受过他帮助的战友,竟无一人来替他送行。人性的丑恶,在那一刻暴露无遗。
我们总说:好人会有好报。可事实上呢?
《芳华》中,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刘峰,在下放连队后,随即参加战争,并且在参加作战中伤了右臂,落到终身残疾。之后的他,退伍还乡,潦倒一生。
2.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都这么哀伤,生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扶孕妇反遭索赔
市民郑先生在前往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方向时,看到前面一女子被一个奔跑的小男孩撞跌倒了。当他注意到跌倒在地上的是一名孕妇时,他立马关切地问当此时已经面部表情十分痛苦的女子:“小妹子,怎么样?不会有问题吧?要不要叫120……”
可当其丈夫赶来时,却一把拽住郑先生就挥拳要打,并问郑先生,“既然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发善心去扶,广场上来来往往人多着呢,就你一个人学雷锋?”此外孕妇丈夫还要求郑先生拿2000元钱作为赔偿。无奈之下,郑先生只好报了警。
◇拾物不昧被铐
市民杨先生在柳州河西建材园捡到一个女式挎包后,给失主打电话,让她过去取挎包。但出人意料的是,失主寻过来之后,反倒让随之而来的民警把杨先生当作小偷给铐了。
虽然经过派出所的仔细调查,最终还了杨先生一个清白。但做好事反被冤枉是贼,杨先生还是表示很是心塞:“女失主从头到尾,没说一句感谢的话,这也就算了,还害得我被公安戴上手铐。以后真的不敢做这种好事了”。
◇江歌遇害事件
如果你还觉得,以上都不算什么,那么正在审理的江歌被杀案,就把“好人没好报”表现的淋漓尽致。
善良的江歌,好心地收留了因陷入感情纠葛而无处可去的好朋友刘鑫,却被前找茬的刘鑫男朋友残忍杀害。
作为好朋友,刘鑫不仅让江歌独自一人面对危险,更是在江歌遇难之后毫无歉疚感,甚至还口出狂言威胁死者妈妈。
作为杀人凶手,陈世峰在江歌还尸骨未寒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尽各种办法来脱罪,如今等待他可能不是所谓的“杀人偿命”,而是相较那个逝去的年轻生命而言极轻的惩罚。
好人江歌死在做好人的路上,而坏人陈世峰还将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3.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发现了?以上种种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好人难做。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好人?
电影末尾,萧穗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每次同学聚会,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刘峰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
我想,这恰好是为什么我们要做好人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因为做好人,可以让我们内心安静平和。无愧于人,无愧于心,也将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
或许终有一天,每个人都将明白:善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只是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弄丢了这种能力,但总有一些人即便活得再苦再累,也依然没有放弃善良的天性,没有改变对人友爱和同情的心迹。
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
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
是啊,善良本就是应该是纯洁美好的,一旦掺杂了别的东西,那就不是善良而是一场预谋。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曾说道:“做好人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
这世上本就没有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坚持做一辈子的好人。可是,不论如何我还是想做一个好人,因为我相信终有一人可以识得我的善良,并珍惜我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