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完了阿瑟黑利的《汽车城》,本来是要在2017年看完这个系列的,但是一直拖延着,直到昨天晚上才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连续读一个作者写的作品的好处是,无缝链接,可以不用去适应作者的写作风格,读起来一气呵成。
《汽车城》虽然写作的年份很久远,但是作为后发优势的中国,好像正在经历着相同的轮回,相同的行业发展趋势,雾霾与环保的冲突,管理阶级和生产阶级的矛盾,不同颜色人们之间的恩怨,个人职业发展的纠结,差距悬殊的生活对比。这些也同样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度,一个带来巨额产值的行业,从业人数庞大的产业,繁杂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体系,从中有利益的共同体,有理想与现实的剧烈碰撞,用不同的人物描述其中的关系,作者写起了真是游刃有余。把几个人物用猎户星新车的发布贯穿起来,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展现出各自的性格,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价值理念,栩栩如生。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据说这个加拿大作家每写一部小说都会深入的研究相关从业人员,去认识他们,去实地勘探其中的奥妙之处,在大饭店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彩,没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是写不出让我们感动的文字。在开始写作之后,才发现能够清晰的阐述的自己的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看别人的文章都觉得挺简单,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自己去尝试才会发现其中的不易。知识的积累,思考的深度都是我们写好一篇文章背后必须付出的努力。在以后的记录的过程中,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不段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