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闲聊时,圈哥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漫不经心地问我,“欸,你每天工作都在干嘛呀?看你又是加班又是开会的,好像也没啥产出。”
好像也没啥产出——这个to B Marketing的困兽之斗又来了,我们做活动、做内容、做影响力建设,好像做了一些事情,但要说究竟带来了多少销售线索和候选人,那抱歉,我没办法把一条长线上的功劳都揽在自己怀里。我们有时候在打前哨,建立陌生人对公司的初步认知,至少让他在有相关需求的时候会想起这个名字;有的时候做衔接,帮助对方对这个公司加深了解,继而决定是否要深入接触;也有的时候做最后一公里,从我们的渠道直接成单也并非史无前例。好像哪里都有我们,又好像哪里都可以没有我们,特别是在一家不自己产出产品的专业服务公司。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前同事的一句话——森林中间倒下一棵树,周围没有任何一个人,那么它是否发出了响声?同理,一件事情做完了,外部看不出它的价值,那它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是近乎没有。看不到事情的价值,怎么去判断做事情的人能力是否出色呢?
为了防止陷入这类“无用论”的怪圈,每一个marketer都要学会做一件事——明确自己的stakeholder是谁,提前跟他对齐目标,让他知道在目前的带宽和能力下我能做什么事情,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它的长短期价值体现在哪里。大家目标一致后,再绑着左右脚一起前进。这样在最终评估的时候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我有没有达成最初一起设立的目标。
当然了,很多情况下这个目标是由我们自己制定的。Marketing常常是自己的sponsor,团队独立设目标、定计划、往前冲、扫尾巴,一起摸索着去尝试、去校正,以期在市场上发出一点点的声音。这个时候的认可更多来自于团队内部以及公司外部同行,说白了就是真正看得懂的人。以我并不长的从业经历来看,能够具备以下几点能力基本就是一名不错的marketer了:
- 对行业的洞悉度。我们常说做Marketing就像站在一个高岗上,去看附近哪个山头有桃,然后告诉猴队友们赶紧去把山头占了。
- 信息搜集、整理能力。不仅要与行业内合作伙伴打交道,还要与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去搜集信息,进而归类出我们想要向外传递的内容,塑造品牌形象。
- 演说能力。出色的marketer都是会讲故事的人,否则对内对外都拿不到资源。
- 平衡力。平衡各方需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适当退步也是需要持续训练的能力。
我把这几点拿给圈哥看,问他能不能看出我大概在做什么。他看了半天,问我,“你做的这些事儿有什么用啊?”我一时气急:“你们做的那些游戏,我觉得也屁用没有一点。”
最后教训是,跟这种工作领域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除了谈恋爱之外真是没什么可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