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与思维导图相似的概念
作者:思维导图曙光老师
在思维导图的培训时,往往发现有的学员在容易混淆几个与思维导图相似的思维工具,比喻思维导图、思维图、概念图、头脑风暴等,现将这四个思维工具的不同含义和来源进行区分。
1、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心智图(台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记忆力之父、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先生(Tony Buzan)于1974年创立和发明的,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被喻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和“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思维导图有六个要素——中心主题、分支、关键词、颜色、图片、结构。在向学员讲解什么是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能从中文字面“思”“维”“导”“图”上去解释,因为“思维导图”是外来词“Mind Map”翻译而来。
2、八大思维图式法(Thinking Map)。Thinking Map 我们从英文的字面上去理解是——思考图,或思维图,有也人把它翻译为思维地图,也有老师翻译为“思维图式法”。Thinking Map是由美国思维教育家 David Hyerle 博士于1988年提出的概念。David Hyerle 博士总结了八种思维图式法,主要用于开发低龄孩子的图形思考能力,有的人将这8种思维图式法误称为8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Mind Map)与思维图式法(Thinking Map)是两个不同国家和两个不同的时代的人提出的两个不同概念,并且用途也不一样的图形思考工具。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先生(Tony Buzan )于1974年提出。思维图(Thinking Map)与思维导图(Mind Map)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概念大不相同。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主题。而思维图(Thinking Map )可以有多个中心。他们之间的价值和作用就不在这里作评论。
3、概念图
概念图是正式诞生于1972年,是由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Novak & Gowin)提出的,概念图也叫做概念地图,概念图的直接目的是表征知识,也是用于学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视觉化的工具,概念图是以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强调的是新旧知识的连接。因此有人把概念图看成是思维导图的孪生兄弟。概念图是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的关系,两个概念通过连接词形成一个命题。概念图是网状结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结构。概念图在梳理和表征复杂的概念的关系优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整理思维、激发思维方面优于概念图,概念图比较多用于学科中。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在学科中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在2017年9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2017年亚太地区概念图大会”时,有十多个国家的概念图研究专家出席大会,概念图这个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在学科学习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二者的区别可以参考下面的思维导图,概念图在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在这里不做详细的解答。
4、头脑风暴
很多次在我提到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时候,就有人说我知道了,就是“头脑风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工具。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产生很多离奇的想法。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现在头脑风暴往往用来企业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思维发散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正确的组织流程和系统,创新就形成难上加难。用思维导图来实现头脑风暴的过程是一种有机的组合,能够清晰的将发散所得的思维进行分类和整理,提高头脑风暴的效力。
5、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