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菲
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平时,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是关于选择的。
从选什么城市、选什么行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工作,到是否应该结/离婚,是否应该生娃,是否应该搬家,是否应该跳槽,是否应该创业,是否应该转行......
选择,很不好做,它让很多人夜夜难眠、愁肠百转。
但同时,它又非常重要,尤其是人生重大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决定了你的人生命运。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选择呢?
我把大家做选择的方式粗略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
第一层:内心纠结,头脑混沌。
第二层:优劣比较。
第三层:权重比较。
第四层:内外匹配。
层级越高,做出好选择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01
做选择的第一层级:内心纠结,头脑混沌。
我问一个打算换工作的人:“为什么想换工作?”
他说:“现在的工作做的不开心。”
你接着问他:“想换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
他说:“很迷茫,不知道。”
我再问他:“那你是想留在现在这个行业,还是想要换个新的行业呢?”
他说:“很纠结,没想清楚。”
是选择钱多但压力大的工作?还是选择轻松但钱少的工作?是选择自己喜欢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不喜欢但有工作经历的工作?
你看,当这些问题掺杂在一起时,就像是千万条毫无头绪的线,想要厘清非常困难。
如果这时,生活还没把他逼到绝境,他就会一直处于纠结混沌中,只是觉得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却始终不知应该去往何处。
但如果这时,生活恰巧逼了他一把,那么大概率的结果是,他在慌乱中做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决定。
选择的结果可想而知,大都不如人意。
02
做选择的第二层级:优劣比较。
这是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
最常见的优劣比较,就是把两个选项的多个评价维度一一列出,然后对每一项进行客观打分,最后选择总分高的那一个。
比如:在做居住城市的选择时,你可以根据两个城市的绿地大小、空气质量、人文环境、经济发展、职业机会等,进行打分比较,最后看看哪个城市获得的总分更高。
在做职业选择时,你可以根据公司所在行业发展前景、公司本身的实力、文化氛围、老板的个人风格、工资多少、上升空间等对工作进行打分比较,最后看看哪个分数更高。
下图就是在做职业选择时,进行评分的例子:
当你对每个评分维度进行打分之后,就会发现,公司A得到了30分的总分,公司B得到了26分的总分,于是,去得分高的公司A上班似乎就成为了你的选择。
03
但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问题:面对公司A的高分,你却犹豫了,你的内心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打分表没能表达和阐述清楚的。
它,是什么呢?
在仔细审视后,你可能发现在这么多的评价维度中,“工作强度”是对你最重要的那个维度。
所以,就算公司A的总分比公司B高,但因为它的“工作强度”太大,没有给你留下足够的个人时间,所以到最终选择的那一刻,你还是犹豫了。
这就是“优劣比较法”的局限,它没能考虑每一个评价维度在你心里的重要程度,而是仅仅考虑了客观性的评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做出更有效的比较,从而进行选择呢?
这就来到了做选择的第三层级。
处于这一层级的人,不但会将两个选项的多个评价维度一一列出,同时还会给每个评价维度分配权重。
什么是权重?
权重说的是:这个事在你心里的重要程度,重要性越高的,你给它的权重就越高,重要性越低的,你给它的权重就越低。
不同的人,在乎的东西不一样,因此给出的权重也就不同,最后会让这个表格里的打分出现非常大的差异。
具体怎么做?
首先,你要给每一个评价维度设置权重百分比,也就是它在你心里的重要程度。这里,你要注意,所有评分维度的权重总和是100%,不要超过这个值。
比如在下面这张图表中,你认为工作强度对你而言最重要,所以你给了它30%权重,对你第二重要的是公司本身的实力,所以你给了它20%的权重。(实际中,每一项的具体权重比由自己决定)
这就说明在你心里,这两件事才是选择工作时最重要的维度。
接下来,你给两个选项中的每一个评价维度进行打分,然后与权重相乘,得出每一个维度的总分。
比如,公司A在工作强度上的客观得分是1分,公司B在工作强度上的客观得分是3分,但因你对工作强度最为看重,于是给了30%的权重。最后,公司A在工作强度这一维度的加权得分就是1*0.3分,即0.3分,而公司B在工作强度这一维度的加权得分就是3*0.3分,即0.9分。
最后,把每一个加权得分项相加,得出最终的总分数。
你看,通过权重的分配,最终公司B的总分超过了公司A,成为了你的最佳选择。
用权重比较法来做选择,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法。
因为它不仅让你看到了外在世界中到底有哪些维度是需要考量的,同时也兼顾了你的独特内心感受,即在这么多的维度中,你最在乎的是哪个,以及最不在乎的又是哪一个。
04
是不是这样就够了?
并不是。
因为所有选择,从表面上看是AB选项的优劣比较,但从根本来说则是外在选项与你内在自我是否匹配的问题。
什么意思?
选择,是由人做出的。
既然是人,就是有感情、有需求、有热情、有天赋的,而不像机器人那样,是被既有程序控制的。
所以,当外在世界的某个选项与你的内在需求相匹配时,你就会感到自主,就会感到自己的热情被激发,天赋被唤醒,潜力被发掘,并最终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满足。
而当外在世界的某个选项与你的内在需求无法匹配时,你就会感到难受、痛苦、纠结、迷茫,又或者是极度的压抑,以及被束缚。
所以,做出你的最佳选择,就意味着要找到那个与你内在自我最为匹配的外在选项。
否则,一个看似美好的选项,虽然可能是你爸妈的最佳选择,可能是你朋友的最佳选择,但最终却可能成为你的一粒毒药。
这就是选择的第四个层级,也是最高的层级。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与内在自我最为匹配的外在选项呢?
首先,你需要对外在世界有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你需要去搜集外在世界的各种信息。
如果你要做的选择是关于职业的,那么你要搜集的外在世界的信息就包括了行业发展、城市规划、公司类型等。
如果你要做出的选择是关于移民城市的,那么你要搜集的外在世界的信息就包括了城市发展、绿化、文化教育等。
其次,就来到了最困难的部分,也就是深入内心,全面客观的了解内在自我。
认识自己,不仅困难,而且是持续一生的事。
所以,如果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
1、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核心价值观,说的是对你最重要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2、你的人生愿景是什么?
人生愿景,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3、你的深层热情是什么?
深层热情,说的是你对你所做的热爱的事情背后更深层次的热情是什么。
注意,这里说的是深层热情,而不是大家平时所说的打网球、潜水、画画等浅层热情。
4、你的天赋是什么?
天赋说的是,面对人和事,你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思维模式、感受与行为方式。
当你能够清晰准确的回答这几个问题时,你对自己的认知就已达到了一个比较全面且深入的水平。
这时,当你再去与外在世界中的可能选项进行碰撞时,就会看到不同选项是否匹配你的内在自我。
匹配度越高的选项,就越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最佳选择。
以我自己举例,在多年探索后,我发现我有三个核心价值观,其中之一是生命力,而能焕发我生命力的事情是创造。同时,思维和理念又是我的两个最为突出的天赋。
当明确这些后,我再做人生选择的时候,一下子就变得容易许多,豁然开朗。
比如:当我在考虑是否应该辞去外企工作的时候,我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我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我的突出天赋。
继续留在外企还是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哪一个更能让我完全彻底的释放生命力?活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哪一个更能让我放开手脚去创造?哪一个更能让我发挥我与生俱来的突出天赋,尤其是理念和思维?
当我向内心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答案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显然,对我来说,辞职去做自己的事,是与内在自我更为匹配的选择。
后来的事实,也十分充分的证明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性,它不仅让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外在成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活出了内在自得,它让我自主,让我满足,让我每一天在早起时都能感到由衷的充实与幸福。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人都选择了那些看似光鲜亮丽,但实际却与自己内在自我毫不匹配的工作或人生方式。
其结果往往是悲哀的:不仅很难获得外在成功,同时也难拥有内在自得。
最后的话
在我们的一生中,一直都在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选择。
究竟怎样选择,才能找到你的最佳选择?
所有选择,从表面上看都是AB选项的优劣比较,但从根本来说都是外在选项与内在自我是否匹配的问题。
所以,只有那些与你内在自我具有高匹配度的外在选项,才是你的最佳选项。
而当你来到过这个层级后,就会发现,原来人生中的各种选择,不过如是,并不复杂。
艾菲介绍:思考力领域深度研究者、课程研发者、作者、讲者;《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天赋优势领域深度研究者、课程研发者、讲者。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专业级教练(PCC);超过1300小时的CEO/高管教练&个人成长教练经验。前美国财富500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艾菲的理想”公众号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