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卓凡.黔源竹韵
贵州三穗民间竹编鱼篓,很多人都说它不就是一个用竹子编制的篓子吗,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当然,对于只是简单的使用,随便一个粗编鱼篓完全就足够了,但美好的东西没有谁不喜欢,关于鱼篓,其实还是有着很多可以注意的细节,货好人不怪。
选材:
有经验和做工编制技术好的艺人师傅都一再给我强调根据鱼篓编制大小而选择不同的竹材,一般把竹子一分4开能达到编制宽度最好,这样就能保证每条竹篾有一个竹面的轻微弧度,能够增加美观度和质感,因为需要选择竹子直径的大小,所以需要一定的筛选,那种大小适中,竹节不凸不弯的是上好的竹材。
经篾数:
判定一个竹编鱼篓优劣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 编制的经篾数量,理论上是越多越好,但也得估计一下编制的难易度,经篾越多,则编制越密,编制出来的鱼篓就越紧,给人的质感就越强烈,也许会有人说,我把竹经篾放宽不就行了吗?其实是有一个大前提,竹篾要有一定轻微的弧度,所以自然不能天马行空的随便处理。家庭常用尺寸高度30cm,最宽处30cm的鱼篓一般都是采用宽面经篾9对18条,窄面经篾6对12条,如若加上编工细节处理恰当,这是一个优质鱼篓的经篾搭配。但很多一般鱼篓采用 7对14条,4对12条进行编制,有的更少,这样就会出现一个质感确实和编制松弛的现象。
颈口两侧的双洞:
如若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鱼篓颈部两侧都会出现一个较大的洞,这是因为编制方法导致的,是不是不能弥补,该如何弥补,作为常规的鱼篓一般都会用一根细绳或者宽布系上方便携带,这样就能把颈部双侧的口堵上。还有一种就是在编制的时候加上两条和经篾同宽度的竹篾编制穿插也能达到把洞补上的效果。
收尾锁口:
这个环节可以说不重要,也可以说很重要,经常使用鱼篓的都知道,经常会用手去拿捏鱼篓口部,不小心就会被收尾留下的竹签割到手,所以是否能从收口处下功夫也是一种判定鱼篓优劣的一个标准,普通的仅仅是直接穿插然后剪出,而稍微用心的则会把竹经篾留长10cm-15cm进行一次内部缠绕然后手工折断(不用剪刀),这样就几乎会把口部留下的竹签遮盖住,达到不伤手和加固收尾的效果。
关于生虫:
鱼篓一般都是采用竹青层编制且采用的竹层不厚,所以生虫问题对于竹鱼篓本身来说几乎可以忽略(前提是采用老竹、好竹),用两个地方容易生虫,一是鱼篓外底部采用的竹片,因为竹质比较厚,在生虫季节很容易被虫蛀,方法就是刷一层桐油或者直接不采用这几条竹片,做工好的鱼篓的称重力完全可以摒弃这几条竹片。
二是底脚,鱼篓底脚都是采用一个竹节做成,虫蛀一般都是出现在竹节里面,只是把直接钻一个小孔,对于牢固程度影响不大,为了避免,一样使用桐油处理。当然了,很多鱼篓一般是不采用这种底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