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就是认为事情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长期以往,人们总是认为悲观是不好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消极与抱怨的心态,是一种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我恰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于悲观长期被世俗大众所误解的现象,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解释一下。这既是为悲观本身辩解,也是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解释。
首先,我认为悲观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防御式的悲观,另一种是躺平式的悲观。
先来说说防御式悲观,我本人就属于防御式悲观主义者。其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你没看错,从目的论来说,悲观也可以是积极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悲观而悲观。
比如在本次疫情早期阶段,我由于担心疫情后续会变严重,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存状况。如无法及时还贷,无法买菜做饭。因此,在很早之前,我就开始做资金储蓄、比周围人提前两周左右去超市购买商品以储备生活物资。这就是积极防御式悲观。虽然我有对疫情形势不会变好的认知,你可以因此说我消极,但是我并没有因为自身的这种认知,而去选择躺平。相反我在积极地通过各种努力,去避免损失,或者将可能会面临到的损失降到最低。
比如在上学时,很多学生经常担心自己期末考试会考不好,到时会挨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学生认为自己会考不好,以及考不好会面临到的后果,这本身就是朝着坏的方面想了。为了避免这种坏的结果出现,学生进而去努力学习。这不就是一种防御式悲观嘛。
防御式悲观的最直接的内容就是,主观上我认为不好的事会发生,但我内心又不希望它真正发生。所以会通过各种努力去规避掉他。至少,要将自己可能面临到的损失降到最小。这种心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最合适不过,那就是居安思危。如果套用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木心说的“悲观是一种远见”,也同样是这样一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