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流域内盛产美酒,故 “英雄河”、“美酒河”之誉。赤水河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两岸民间自古酿酒,公元前135年西汉年间赤水河就酿造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赤水枸酱酒。以茅台为首的大小数十种名酒,占中国名酒的60%。赤水河流域内酝酿了茅台、董酒、习酒、郎酒、望驿台、潭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
7月的一个周末去了赤水河畔郎酒庄园,收拾行李时,带上了金一南的《为什么是中国》,从成都到古蔺县二郎镇大概需要6、7个小时的车程,带上一本书时很好的选择,没想到读来竟十分地应景。长征出发前,领袖曾有留下领导队伍打游击的念头,周恩来深夜拜访,最终说动了领袖走上长征之路;四渡赤水短兵相接惊险无比,承载了中国希望的工农红军随时可能会被扼杀在弱小之时。读书的空隙,偶尔抬头望向车窗外,巍峨的大山,刀削般的绝壁,似乎都能让人感受到前路险阻,后有追兵的硝烟战火。
“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进入郎酒庄园,感受到了的“脑白金”式的品牌灌输,郎酒将品牌宣传植入到了每个参观环节,尤其在宴会厅用餐的时候,厅内的LED屏幕上重复、重复、再重复地播放着他们的宣传片。两天一夜的参观之行,就是依照酿酒工艺流程,从生态酿造区,天保峰天然储酒区,金樽堡标志性建筑,然后到天宝洞天然储酒库,中间穿插着调酒体验、个人会员品牌推荐等,本来期待着晚上的光影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白天就感受到了“云聚雾散,时晴时雨”天气变幻,临近光影秀时,一场大雨,让大家草草地看了开头,就不得不回酒店房间避雨。
酿酒工艺生产过程中,像极了自己小时候曾经制作过醪糟的流程。初夏时节,买来曲子,将大米煮到半熟,将曲子与大米搅拌均匀,密封入罐,恒温保存一段时间,取出时就成了醪糟,这就是小时夏季常饮的解暑的饮料。白酒的酿造工艺不复杂,就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将粮谷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灌装。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多地能感受到原始生态农业种植的流程,白酒的生产是一年一度,利用自然的馈赠和时间来完成酿造的过程,中国的名酒,解放前大多也是个人作坊,连国酒茅台不能幸免。
一个看上去市场准入门槛不高,低端白酒异常惨烈的市场,高端白酒,却被资本市场热衷。茅台2万亿以上的市值,在中国的A股市场独领风骚,也带动了白酒股票的表现,总之是令人瞠目结舌。这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逻辑?在工作人员介绍说日常接待会员饮用的都是市值3000元/瓶红运郎的时候,参观生态酿酒厂区的时候以及晚上观看光影秀的时候,对于高端白酒的资本市场表现还是有些困惑。上到天宝峰山顶,望见满山遍野的其户外储酒陶罐,金樽堡陶坛储酒库,天宝洞天然储酒库,参观完基酒从生产到最后储存几十年的流程的时候,好像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逻辑。
高端白酒的红色基因,让这个产业某种程度上立于了不败之地。赤水河边有个“茅台渡口”,东望是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巍然矗立,西望是茅台酒厂坐落于彼岸,赤水河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征程。除了自古国人好酒的历史渊源、强大市场需求之外,赤水河畔的高端白酒从一开始就跟新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市场是跟中国的国运紧密相连,伴随国力的强盛,民族在全球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未来将迎接的是一个全球的市场。从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安全是首要的,中国高端白酒的红色产业基因,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对其影响及其有限,恐怕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最安全不过了。
高端白酒随着时间沉淀,价值越来越高,跟资本投资,利用时间赚取利润是天然的相通的。天宝峰山顶平缓的山坡上,漫山遍野布满了2000斤/罐储酒陶罐,储存1年时间,然后通过输酒管道,送到千忆回香谷,继续储存,之后又到金樽堡的陶坛罐,然后再将最好的送入天宝洞等地储存。在介绍到千忆回香谷的储酒量时,工作人员说到按照青花郎的销售价值计算,该区域储酒的价值就是千亿元。还有什么产品是随着时间的沉淀会不断增值的,30年多前,刚刚将住房推向市场的时候,地产曾经是,然而30年过去了,这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逆转,地产显然已经被资本市场放弃了!
有限的产能,高端白酒依然呈现得是供方市场。物以稀为贵的时代,高端白酒不仅是消费品,还是礼品、也成了收藏品。变现能力强,其实也是资本及其喜好的特征,大街小巷上遍布的名烟名酒店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