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我一混迹互联网的朋友约香锅,他在进京探访了他几位“混得相当不错”的朋友以后,向我大为感慨:“嗜血又识大局的年轻人才有出路啊!”
我大概是表现出了某些程度的无动于衷,趁他唾沫星子横飞时埋头猛吃牛肉丸,他继续悠悠说到:“当然啦,大部分人随大流,不知道争取,就和韭菜一样···”
“韭菜?”
“对啊,一茬一茬长出来,然后再一茬一茬被人收割啊!”
韭菜,这个和辣椒一起炒还怪好吃的蔬菜,什么时候成了被人剥削压榨的弱者的代名词?
有一种约定俗成是:令人羡慕的成功人生一定要在物质财富上取得巨大成就。名校情结的背后逻辑链就是:上名校-》出来有好工作-》安稳富裕的生活-》受到其他人羡慕的眼光—》自我存在感受到类似“被爱”的愉悦感。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无论我们多调皮多顽劣,坐在地板上哭成一团的时候,总会有父母亲人无条件的爱的抱抱,没有人会想到斥责这个婴儿不懂事。但当我们长大了,我们再想要寻找这种孩提时期爱的目光时,一切都变得更困难了,情况变复杂了。
你可能上不了名校,成了普通人,过着普通的不想早起上班挤地铁被迫加班感觉身体被掏空的生活,永远有“要出人头地”的目标悬在头顶,每一天的生活枯燥程式化,于是开始后悔当初为啥没好好读书。
而读了名校有了见识的那批人,如果是执意想走物质财富这条路的,可能承受着的是相似的命运。一次偶然的好机会或坏运气,没有把握住或者恰好碰上。或许还有经济市场的不景气,行业的衰落不靠谱的公司,没什么本事喜欢裁员的上司···不稳定的因素实在太多,保不定会不会碰上一些个。你口中说的“实现财富自由”“美妙人生新世界”,也因为各种原因推迟实现了。
我觉得人类对于比自己阶层高很多的优越生活并不会表现出很大的嫉妒心,比如XX明星海岛奢华婚礼,围观一下也就够了,但如果是和自己关系很近比如舍友,你还在焦虑未来呢,他冷不丁保研了/被大公司录取/成为巨额遗产指定继承人了,嫉妒的小火苗是越烧越旺啊。但其实想想,他泡图书馆和老师打好关系的时间你在瘫着玩手机,他暑假留校实习忙的饭都吃不上一口时你和妹子在滚床单,没在学业或者工作经验上等某个方向上努力过,又何来嫉妒呢。
没有了解到其他人生活的全部真相,极其眼红别人的结果,而当事人回首过往时也往往是两三句轻描淡写的带过,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素湮灭在了历史的洪流里,甚至连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
可能很多人蛮相信一万小时天才定律的,想着能认准一个方向毫不动摇地前进,不过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到处充斥着想要影响你观点的信息(别以为离开教科书你就思想自由了哈哈),这些东西悄无声息,仿佛成为水和空气一样自然。人一生很长,想法变化又快,如果因为一个现在看来当时不怎么理智的抉择而后悔太多的话,就有点太较真了。还不如淡化每一个抉择的重要性,走上这条路了,那走其他路的小伙伴们肯定就无法领略你这条路的风景了啊。
我想大部分人的努力(考研出国挣钱背井离乡打拼等)除了满足基础生存需要以外,也是很想要改变自身的存在位置,用时髦话讲叫:跳出固有的圈子。我一直在想面目模糊的普罗大众生活是被“精英阶层”多么看不起,大家都想着财富自由全世界旅游去,挤地铁超市大减价排队的生活固然高雅不到哪里去,但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才是大部分人过的日子。在实现财富自由前的多少个日夜里,如果不在寻常生活中发现诗意,骑着老驴拼命赶路心焦气躁,一朵花没瞧见一颗星没望过,这是当真无味的生活了。
以前我坐火车回家,老嫌脏,抠脚嗑瓜子讲闲话的多的很,直到有一次出门发现忘带现金,手机也没电,正到晚饭点,饿的眼巴巴看餐车一趟趟推来推去,坐旁边的老乡估计也舍不得买饭,就一袋橘子还分了我点充饥。后来坐火车,看到把自己哭闹的小孩子好不容易哄睡着的妇女,就真觉得人家不容易了。真的,别浪费来到人世走一趟的机会,多看看,多感受。
以前基督教在教堂放古典乐,就算都是从没见过面的教友,大家都陶醉在音乐里面,手握着手,互相问候,感情的联系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哪有什么真正的陌生人呢。
可惜大家都喜欢红着眼睛看别人的生活,然后看贱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