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明白,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 人生是可以代替的。就像我的生活,谁都“劝说”不来。因为我很明白,即便听你说了无数个人生大道理,也并没有看见你过出我想要的那种人生。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一个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最后还是要一个人孤独地离开。或许悲伤,或许不舍,或许淡然,也或许······谁知道呢?
我怕孤单,但是我不怕孤独。”孤单“和”孤独“不是同一种概念。孤单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做任何事都是形单影只,是一种现实状态。而“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无论身在何处,如何历经喧嚣,心里永远保持“独我”的状态,这便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问我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我多半会说“多重人格"。其实我对这个东西定义并不清晰,只是我确实是不太知道怎么去归纳自己的性类型。我的名字是爷爷取的,“高洁”,其实从字面上来看应该是一个性格比较恬静的姑娘。但是,这样一说身边跟我熟悉的朋友可能坐不住了。没错,在朋友面前我很容易放飞自我。小的时候,我也还算乖吧,反正邻里街坊、七大姑八大姨都挺待见我的。嘴巴不讨人嫌,习惯也还好。但说起跟小朋友的故事,我好像都是带头“撒野”的那一个。玩枪玩弹、下河摸泥鳅、模仿大人抓条蛇缠在腰上脖子上、拉帮结派干坏蛋、打讨嫌的小男生,跟喝醉酒的纪律老师打架,为喜欢的小男生教训嘴碎的女孩子、公然逃学险些被开除······这样看来,好像真的不够恬静啊。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不爱像以前一样广交朋友,不爱出头,只要不是我自己的事或者说这人我特别在意,否则能安静的时候就尽量保持安静。不太喜欢三五成群,有几个知心朋友,也不一定每天腻在一块儿。如果约会频率太高,我一定会想办法拒绝。唯一不变的是独处和写日记的习惯。
第一本日记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爸妈送我的生日礼物,还有一支紫色的自动铅笔。因为特别喜欢,所以每次写日记都很小心翼翼,几乎没有错字,就算有瑕疵也会想办法用彩绘来弥补。然后到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本日记我都完好地保存着。有的时候还在跟我的先生开玩笑说,哪天得好好整理一下,装订成书,以后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能拿去看“哇,我的妈妈或者奶奶当年还是这么细腻多情的一个女子啊”······
工作之后,写日记的频率少了许多,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没有时间,好像并没有以前那么多内容可以写了,更多的时间会翻翻书,听听音乐,发发呆,或者打扫房间····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着实很享受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但这里并不表示我不爱我的朋友和家人,如果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我有自己适当的空间,这也算是一种独处,我依然会感到很舒适,我也有这种能力。
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比较天马行空。常常会想到很多奇奇怪怪的点子,有时候还会立马去执行。但更多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提问,比如'你是否开心快乐?做某件事是否有意义?朝着你想要的那个目标,你大概还需要做些什么?你大概能活到多少岁?如果世界末日来了,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对于生死这个问题很敏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会觉得“反正都会死,那活着是为了什么?”后来我仔细琢磨,可能是从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爷爷的离开让我瞬间明白了,世间最残忍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的事,那就是生离死别。我也一直在想爷爷到底是去了哪里?真的会有另外一个世界吗?以后我们还能再相遇吗?或者像我在很多佛教故事里看到的,会不会突然被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就是我爷爷的前生?谁知道呢?
每次想到这些问题,我会觉得很无奈,但是,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些问题,我会更加珍惜眼前人、身边人。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下辈子,所以这辈子一定得好好珍惜彼此,包括我遇到过的每一个人。
我不完美,但也请你珍惜我的不完美。
时光静好,与君语;
细水流年,与君同。
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