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徐鸢则是给宁静去送生活用品去了,在府中少了什么东西就和自己说。以后这里就是家了。随便看看宁静的一儿一女。就这样家里就显得和谐的多了。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冯、宁、李三家被灭门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冯梦茹的耳朵里。听到这个消息,她终究是万念俱灰,在也不指望李哲什么了。当李哲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只有冷笑。夜里便悬梁自尽。宁静也是一样,她看英王妃识大体、性宽仁,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徐鸢,绝食而亡。
从抄家到灭门仅仅三天的时间,冯、宁、李三家的三族被灭,数千条鲜活的生命瞬间逝去。岭南的大事终于处理完毕了,狄仁杰也回朝复职去了。李哲和徐鸢终于过上了几天舒心的日子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两个儿子,长子(宁静所生)李重润、次子(冯梦茹所生)李重俊。还有一女非李哲认为养女,待李哲称帝之后,封金城公主和亲吐蕃。
然而这种舒心的日子没有过太久,其二哥李贤谋反被废,李哲被召回去成为大唐新的太子。
却说这狄仁杰回京复旨,不一日便来到了神都洛阳,天帝李治,天后武氏在紫宸殿内大摆宴席迎接这位扫除边陲祸患,还江山安定的钦差大人。被授予地官侍郎的职务。
狄仁杰跪拜道:“臣并州刺史狄仁杰参见天帝、天后。”
李治上前扶起狄仁杰道:“狄大人,真乃是大唐肱骨之臣。免礼,来呀,给狄大人看座。”
狄仁杰道:“谢陛下。”有一个宦官给狄仁杰搬来了一个凳子放在了狄仁杰的身旁。狄仁杰坐下后说道:“陛下,臣这次奉旨前往英州。查查英王殿下遇害一案。”
这时李治没有搭话,一旁的武后搭话了:“怀英,本宫就知道有你狄仁杰出马,定能马到成功,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我们一别现在算来已经有近四十年了吧,当时你还是个不到十岁的懵懂少年。现在一晃眼已经是年过半百了。”
狄仁杰道:“谢天后还记得臣这个儿时的玩伴,臣这次奉命去查英王遇刺之事,此案所牵之人所涉之面甚广,官匪勾结、岭南各大家族皆在其中,其详细经过臣已经在奏折中详细阐述,臣就不再多言呢。”
武后道:“这本宫已经知道了,这英州刺史竟然上书,英王是被风渊山上的强盗所杀。他也不想想,一伙山贼、强盗怎会有这样大的胆子。本宫是不信的。”
狄仁杰道:“是啊!岭南偏僻,且距离京都遥远,不管派何人管理,时间一久,必将成为岭南一霸。”
武后道:“至于如何管理岭南,陛下自有决断。既然狄大人回朝,这岭南之事狄大人就不必操心了。”而后,武后小声对李哲说道:“陛下,喧旨吧!”
身后的宦官立即宣读对狄仁杰的奖赏。任命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对狄仁杰的大加褒奖,宴会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再说李贤听到宫中有人传言,自己不是武后亲生,而自己的亲生母亲韩国夫人,已被武后给杀了,竟然信以为真。怨恨武后。
武后陪高宗,在洛阳养病,武后多次诏太子李贤来洛阳,而太子就是不来,武后得知有人造谣,太子已经深信我不是他的亲生母亲。
遂有意要废掉太子,便买通太子宫侍卫,给太子定一个谋反之罪。
一日,有宦官奏报高宗道:“太子谋反,意图弑君篡位。”
高宗大惊,高宗实难相信,武后道:“陛下多次下诏诏他前来洛阳都不来,要说谋反,也不至于,为防万一,陛下可起驾回长安处置。”
于是高宗与武后起驾回长安,半途,有人刺驾,幸亏有御前侍卫李多祚护驾,才杀退逆贼。
回到长安高宗立即废掉太子李贤,并将它囚禁起来。并在太子李贤的府中搜查到了私藏的兵器。
高宗原本就有头痛病,有受此惊吓,以至于双目失明。
次日,武后临朝,问众臣道:“众爱卿认为此事如何?”
宰相裴炎道:“太子位居正宫,何以谋反,定时有人陷害,臣听闻狄大人已断案着称,可令狄仁杰勘破此案,还太子清白。”
武后说道:“谋反是实,无须详查。”
皇子贤被囚在宫中,遂写了一首诗献与高宗武后,其诗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尤为可,四摘报蔓归。
高宗、武后闻之不觉泪下。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