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6 佳豫
《知足常乐》(解读论语第203天)
日经第528篇(子路第十三)
经典原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这段话是孔子评价卫国的公子荆,说他是个君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孔子主要从公子荆对待自己房屋的态度来看的。
古代要继承君位的人叫世子,没有继承君位的其它儿子都叫公子。
我们说,可以尊贵,可以奢侈,但是不能浪费。豪门贵族,一般来讲生活都比较奢侈。善居室,就是说能够治家而不奢侈,公子荆非常节俭,知足常乐。
公子荆成年之后,结婚成家时,他的父亲就给他一处封地让他自己去治理家室。当他刚有一些用具的时候,就觉得很满足了,后来又添置了一些,他就觉得很完备了,再后来,随着积蓄不断增加,家庭也变得富裕了,他就觉得已经很完美了。不贪多求富,这在富家子弟里面是很难得的。
我们说:欲壑难填,欲望的沟壑是无底的深渊,愈填愈填不满。
什么时候才会知足?当不要了就满了,也就足了。
所以知足的人就富贵,不知足的人就贫穷。哪怕是亿万富翁,不知足还是贫穷。
富有不是说银行里面存折上有几位数,后面有几个零,有时候存在银行里的钱,未必是你的。
谁是谁老公,都是临时工。我们都太过执着于:我的。一切都是临时组合,当下事为无尚事,当下人为无尚人。
话说,二战时期有一对情侣,已经订好婚都要准备结婚了,但是战争把他们分开了。
男的去参军保家卫国,两人就此失去联系。多年之后,战争结束了,这个男的就去找那个女的,最后打听到了这个女的住处。
他发现这个女的已经变了很多,不再是一个青春的少女,而是个少妇的模样,正在院子里晾衣服。
他们曾经养的那条狗跟着这个女的,当发现男主人后,就跑出来跟他亲热。
这个时候,从屋里面又跑出一个小女孩,喊这个女的叫妈妈。
当女的看到自己未婚夫时,非常惊愕,脱口而出说了一声:我以为你已经死了。
此时男子什么都明白了,他什么话也没说,摸摸那狗狗的头,对狗狗说:你应该留在这里,这里是属于你的地方,说完他就走了。
他没有报怨,而是选择感恩与祝福,倒下去的大树没有春天,至少自己活着回来了。
所以,心态很重要,心态要是不正,就会怨天尤人。
剧情可能会变成,对这个女的愤怒,歇斯底里说:你怎么能够成家呢?!我们不是原来有山盟海誓的吗?!
那他有可能就会烦恼一辈子,对方也会烦恼一辈子。可是他选择用感恩的心,活着确实值得感恩,心一下就宽了,所以,人最怕的就是不知足。
天底下哪有说财富完全足够的,无足财也,唯足心也。也就是说,没有财富是足够的,只有心是足够的。心足了,财自然就足了,心不足,财永远不会足。
《菜根谭》里面有一名话: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诸葛亮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说,感恩你所拥有的,你会得到更多。对物质的追求永远不会知足,只有当有了知足之心,才能对当下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和感恩,如此,才能够拥有越来越多。
财富是流动的,如果有财不去善用,财就会造孽,赚的钱用来享福,一定会造孽。
人的物质与内心要达到一个平衡,随着物质的不断上行,内心一定要越来越谦卑,如此,才能常守富业,得势为福,守道为尊,积德为贵。
我们要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