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说,身体会说话。你的每一个细微的肢体语言,背后都是潜意识里心理特质的呈现。一个优秀的画家,总是悄悄地把人物性格,藏在这些肢体语言里,让读者去发现。
以《淡蓝色的围巾》为例。
封面上有三个男孩儿,试一试,根据男孩的肢体语言,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性格~ 你觉得哪些男孩喷薄而出的阳光外向,哪个男孩难以掩饰的内向羞涩?
是的,很明显。热情挥舞着双手、笑得门牙都露了出来、双腿马步般跨开的——这是新衣和阿吉——呼之欲出、溢出屏幕的自信开朗。而画面中心,拘谨地摆着Y的手势、双腿紧紧并拢,木木地看着我们的——是洋介——我们故事的主人公。
他刚转进班级的时候就是这样。自我介绍时站得笔直,简直和铅笔一样直。双手紧贴裤缝。嘴唇紧抿。
然而,这三个男孩成为了朋友。
除非是能量对等的关系,不然一定存在着某种“服从和支配”。是的,新衣和阿吉"无意间"对洋介“霸凌”了。让洋介在回家路上帮他们拿书包,武术课里把洋介“打倒在地”,和洋介玩游戏直到他输为止。这是高能量的自然宣泄。这种宣泄不是在同样高能的同伴中获得同频共振以互相传导,就是在向弱者的倾斜中得到彻底释放。
然而,洋介别无选择。“洋介力气很小,洋介跑步很慢,洋介算数很差。”一个在社会化标准下没有优势的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很难有主动选择权。
于是当新衣和阿吉不和洋介玩了以后,“很多时候,洋介都是一个人不知所措地待着。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寒假。”他不会主动寻找朋友。也不会有朋友来主动结交他。
新衣和阿吉是真的故意霸凌洋介么?绘本里文字写“我们并不讨厌洋介,只是不知道怎么和他玩了。”高傲、能量释放,这是新衣和阿吉本来的交往方式,他们从未尝试过其他相处模式。洋介是一种全新的能量场,可是两个男孩没有意识到,他们没有调频,依旧沿用之前的相处模式。于是依附的只能是洋介。
洋介为什么力气小、跑步慢、算术差?洋介的妈妈重病。洋介的爸爸在整本绘本中从未出场。一个天生式微的家庭,孩子是从未体验过高能量的感觉的。这种体验不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所以他能忍。他不说。他觉得这还不是最差的。他从来就没感受过什么体验叫做是真实舒服的、愉悦的。所以他不会拒绝。拒绝在于内心有标准。标准在于,他经历过几种不同的待遇,有了鉴别力,于是开始筛选。
绘本里的教室墙上,贴着很多幅字帖——“精神、精神、精神、朋友、朋友、朋友”。在权力关系中,如果没有在天平两端同时待过,墙上一千个“精神和朋友”,等到学生毕业,也就只留在了墙上。在天平两端同时待过,如果又回了天平另一端,并且享受到了那端的优势,想去进行心理补偿。那去过两端,也是白搭,说不定反复更甚。
其实有时候很迷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人类获得如今地球霸权背后的“心法”。如果沿用这种“心法”,洋介的的无助,就隶属于了大自然的“优胜劣汰”。
当今社会,我们更多谈论对弱势群体的互助、爱、关照和看见,看似是人类开始追求“互助关爱”。其实宏观看,是因为生产力一次次飞跃,人类更大程度将其他生物进行了“优胜劣汰”。和其他物种竞争的生存焦虑放下后,人类满溢的爱,于是在物种间进行流淌。
人类间的“互助”,建立在对其他物种“霸凌”的“双标”之上。
世界有趣,万物可爱。
多元立场和视角下,如何看待,又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