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过得有点昏昏沉沉,所以,好几个节都没有提前预备:冬至、腊月初一、以及今天的腊八节。幸好都是在当天知道了,及时准备,也过了这几个节。
冬至最好笑,连吃了两天吃饺子。21号那天晚上,我偶然包了饺子。先生晚上下班回家,高兴地说:“今天冬至吃饺子呀!”我很惊讶,就说:“太好了,我没记着今天冬至,这是赶巧了!”
结果,吃过晚饭后又偶然知道,第二天才是冬至呢!哈哈,接着吃饺子!我还豪气万丈地说:“明天有时间准备,你们可以点馅儿,保证满足!”腊月初一是真忘了!都晚上了也没想起来。后来看朋友圈,一个家长说她先生大晚上满大街给两个闺女找爆米花吃,我才后知后觉。一查日历,果然是腊月初一。我们这里有说法: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这里的“蹦”就是“崩”的意思,借着锅里霹雳啪啪的声音,预示着年终岁末,祈福纳祥,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尤其是今年这样的境况——大家几乎都在生病,更得崩一崩了!
出去买爆米花是来不及了,可也有别的可以做呀!家里有黄豆、大米、栗子、花生,我找出来,直接在锅里慢慢翻炒。锅里也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听着挺让人愉悦的!
其实,小时候家里也是找几样东西自己炒,有时候找不到崩爆米花的人,就抓几把玉米粒自己炒,也能爆出玉米花,就是比较小而已。还自己炒米、炒花生、瓜子,热热闹闹的。孩子们抓上几样放在口袋里,找小朋友玩儿,互相交换口袋里的吃的,那份快乐至今难忘。
我每样炒的很少,一家人都吃了一点,咯崩咯崩的,也挺有趣。
今天的腊八,我也是刚看朋友圈才知道。早上先生和儿子都去上班了,我准备找八样,熬腊八粥。白米、红豆、桂圆、红枣、栗子、黑米、花生、玉米,现在还是很好找材料的。除了腊八粥,今天还要泡腊八醋。包十头蒜,买一瓶米醋泡起来就行了,放到除夕那天吃饺子用。那时候蒜已经变成蓝绿色,辣味也没有了,非常好吃。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样,普通平淡的日子因为被赋予了爱,感恩,纪念、喜悦,才能显得弥足珍贵。这小小的惊喜调剂着清淡的生活,使平凡又琐碎的日子,也充满了诗意。
仪式感,跟矫情无关,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