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道老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队友昱虬为“正”,本文为“反”)
下班了,张畅又开始了他的呼朋引伴的行动。“小王,听说罗村有一个小吃店,羊肉丸子很有名,今天咱们去那里尝尝!”“哎,哎,小刘,你也去吧?”步聪听着他们“哥哥”“兄弟”地叫一通,一动不动地稳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忙着自己手中的工作。
张畅热情地招呼,“步聪,你也一起来吧?”步聪抬起头,脸上现出一丝难为情的笑容,他习惯性地,伸出右手,划拉一下自己的头发,“张哥,我不能去,手头工作还没做完。做完后还得回家去看孩子,老婆今天工作忙。”
张畅也不勉强,“那好嘛。”他知道步聪不会加入他们的队伍,他们不是一路人。叫他只是碍于面子,表面应付一下罢了,和那些呼应他的招唤的人一起走了。
步聪看他们走了,心里想着张畅的活动,不过是朋友的初级阶段罢了。他已经过去那个阶段了。
当年,他也和现在的张畅一样,抱着有朋友才能走遍天下的想法。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放下课堂的讲课,和一群高中同学一起,跑去省城名校,一起去同学聚会,一起去爬山。参加工作后,还是认为朋友太重要了,积极地联系人脉,同一个城市的家乡老乡,同一所学校的校友,都成了他联系的对象。同一所大学的同专业的校友,两人联络热乎。听校友说还有一个电器专业的校友要结婚了,两个人从没说过话,只曾经见过几次面,也赶紧随了份子。当时随礼一般只随十元钱,他也大方地委托校友帮忙随了三十,虽然他一月工资只有一百块。
结果,有一次,他走在街上,看到那个校友骑着自行车迎面过来,人家看到他,陌生人一般,扬长而去。他很伤心,觉得自己白随了这么多钱,他竟然连理他一下都做不到,他怀疑是不是校友忘记帮忙随礼了还是发生了什么。他现在是明白了,朋友当时应该是帮忙随礼了,可人家连认识他都不认识他,随礼就成朋友了吗?
总之,当年,步聪自己也和现在的张畅一样,整天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多一条路。
可是,后来,步聪的工作太不满意了,他找了认识的各个朋友,想让他们帮忙再联系一个工作。为此,他甚至还写信联系大学的辅导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帮上自己。失望之下,他也是拼了,一边打工,一边努力复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考上了理工科的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比原来要满意很多的工作。
读研期间,为了生活条件好点,他曾经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人家让他将英文信件翻译成汉语,或者把汉语信件翻译成英语,一边翻译一边向电脑里面输入。开始,他头痛得很。一个月坚持下来,他竟然得心应手了。他越干越好,后来为了写毕业论文,他辞掉了这份工作。临走,老板好恋恋不舍。这种感觉真好,这是他以前没有过的。
通过这些经历,他认识到,依靠朋友,不如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得实在。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但也不能过于依赖别人。
有了这些认识,步聪来到这个单位后,就一心踏踏实实地工作,对拓展朋友圈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热情。
想到这里,步聪心安理得地忙着自己的工作。今天他工作中遇到了一个疑难问题,他要查资料来给自己解惑。他借助搜查引擎,不停地输入各种关键信息。这个不行,再换一个模糊查找。中文的找不到,他不死心,又输入英文关键字。快夜里十二点的时候,他才找到满意的答案。他心里快乐极了,露出一个微笑在脸上,心满意足地关闭电脑。不再回家了,这么晚了,怕影响妻子休息,他躺在了办公室的一张沙发上。再回忆一下这条资料的内容,以巩固一下记忆。然后,他躺在沙发上,踏实地睡着了。
张畅很看不起步聪的工作态度,他一脸的嘲讽,阴阳怪气地对步聪说,“你这么努力有什么用?你看我,我整天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学,可我一分钱也不少发。”步聪听了,也不反驳,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他想,人各有志嘛,不必要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理念,也不必要学习别人的错误的理念。干好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就好。
单位上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工作,派出张畅和步聪去北京总部参加一个月的培训。步聪很高兴,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了!张畅却拒绝去,领导说不去就罚奖金,张畅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两个人到了总部,安排好住宿后,每天步聪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培训。张畅怕考勤,也去上课。可是,在课堂上,张畅要不上一会儿课就跑了;要不就在课堂上睡觉。然后,张畅还请了北京的一位朋友吃饭,这次步聪参加了。因为张畅用的费用是他和步聪的差旅费用。张畅说,“你不用管了,我处理这些费用。”步聪同意了,但是要求,不要差旅费用可以,可以让张畅把他的费用也花掉,但是不能让自己赔钱。最后的结果就是,步聪快乐地培训了一个月,涨了不少工作知识,一分钱的差旅费用都没挣。张畅是满意地用了他俩的费用请了朋友吃饭,然后又赚了几条烟,当然这烟钱里面有步聪的出差费用,两个人都皆大欢喜。
于是,张畅越发地瞧不起步聪,步聪心里很清楚,却一点也不介意,自己不就是平常人吗?
这一天,张畅来到步聪桌前,小声地问他,“哎,哥们,借我点钱罢?”步聪好奇地问,“多少?”张畅说要五千。步聪又习惯性地伸出手摸摸自己的头发,不好意思地嘿嘿两声,“这个,我得请示一下媳妇,我说了不算。”张畅很无语地走开了。后来听说他借了小丁三千元,还借了小刘六千元。再后来,听说他只要是能说上话,就跟人借钱,三百也行,一百也不嫌少。据说是赌博了。
再后来,听说小丁的钱要不出来了,他一生气说不要了,当慈善了。小刘吓唬张畅,“妈得,还我的六千,不还我找人弄你相信不?”吓得张畅还了小刘的钱,但一直没还小丁的钱。听说还有很多人,一百、二百的,也不要了,不是不想要,是打电话关机,只好放弃了。
终于,张畅以老婆的名义,借了舅子十几万,人家来要钱,要不出来,找了他老婆,老婆还蒙在鼓里,气愤不过,和他离了婚。
这时,张畅还是照样看不上步聪,步聪还是不介意张畅的态度。
忽然,单位实行竞聘上岗。步聪由于工作踏实稳定,顺顺利利应聘到了岗位。张畅却不再能滥竽充数,他应聘了好几个岗位,主管都知道他的情况,每个岗位都不要他。最后他成了唯一的没有岗位的人。
听说张畅还不服,觉得自己人脉广,不怕。他去找了他原来的一位老上级,这位老上级是清华的老毕业生,很有能力,自己组建了一个公司,干得风生水起。张畅去找他,想干一个负总什么的,老上级说,“你来,你能干什么?算了,不要来了。”他只好泄气地再回原来单位。好在国企,没犯大错误,不会开人。后来领导实在看不下去,找到小丁,要求把张畅弄到小丁的科里。小丁可找到报复的机会了,谁叫张畅借钱不还来。因为张畅干活不行,技术一窍不通,小丁便让他跟年轻人一样爬杆子,干粗活。张畅的个性,肯定不会那么老实地听话,没关系,每月给他最低的效益资金。给他一个平均奖再扒下点来,补到别人身上去。这是张畅自己跟人们的说辞,不包括不还钱部分,这部分是别人脑补的。而小丁则是说,张畅干什么什么不行,还不学,这样的人整天占着别人的奖金,给他那么多已经是给面子了。
就这样一待好几年,张畅抑郁不得志。而这时候,他看不上的步聪,却由于一步一个脚印,工作越干越好,先成为技术骨干,再成为主管,然后成了技术部门的部级领导。步聪成了领导后,还是那样蔫儿吧唧的,只是没听说张畅看不起他了。
但是张畅依旧觉得自己了不起,还是依旧爱看不起人,还是依旧想走捷径,还是依旧走捷径走不了。但是他的心还是七个不服,八不不愤。
这不,大家在一起吃饭时,张畅又说起了他的光荣的历史,“想当年,我的年龄最小,脑瓜最聪明,高中物理,一百分的题我考九十多分。”有年轻的就奉承他,“哎呀,张师傅,可惜了呀,当年你这不是中科院的苗子吗?你看,现在干着跟我们一样的活。唉!”步聪还是寡言少语,一声不吭。只是他心里说,中科院里的苗子呀,一副好排让他给打得稀烂,这么聪明的脑袋瓜儿,你看干成了什么样?哪怕他努力干一点事,都应该不是今天的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