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买完东西就这样漫无目的在街上走,走着走着就发现了这家城市书苑,于是很自然的就走进了这个静谧之地。
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每到一座城,就会去她的书店和博物馆。我有一个保持十年的习惯,每天都会读书,每天至少1个小时以上。回到了我的城,出于对书的热爱,又怎会错过这样一间书苑呢?
比起人声鼎沸的景点,我更喜欢泡在书店里,书苑里静静流淌着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血脉。历史、诗歌、人文……无数的故事,交织在这里,构成一副美的画卷,一曲文的盛宴。
手捧一本纸质柔顺,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手边一处花的绽放,迎合着微微夏日的风;抬眼一望,窗外是一棵孤傲的树。屋内,是你和你的世界;屋外,是你与阳光的约定。
世界美好,阳光正好,你也很好!
初次来到这家书苑。已经十年没有长期在乌鲁木齐生活的我,除了自治区图书馆和街边的书店,已经太久没有光顾过乌鲁木齐这样一个文雅的书苑。
书苑分为有两层,藏书种类特别丰富。从党史到人文、教育、历史,再到外籍语言文学,整体环境十分安静,到处都透着书香和笔墨香气,是一个适合学习阅读的好地方。
我顺手就拿起了时代书局,还未读完的那本《哈佛凌晨四点半》,该书作者是韦秀英,据说是一本哈佛大学培养社会精英的宝藏书籍,当然也讲述了一些与中国院校里不同的成功秘诀。
哈佛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条关于时间价值的格言:“Today I get through with nothing done is just the tomorrow the men who dead yesterday eager for.”(我虚度的今天,正是昨天去世之人所祈求的明天。)
是啊,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时间,来去匆匆,总在不经意间飞逝而过,然而不论贫穷贵贱,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唯一公平的体现。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面对自身的短板,有些人会选择掩饰,害怕别人的嘲笑,但往往是这样越会适得其反。唯有坦然面对,欣然的接受,敢于挑战自己,将劣势转变为一种确立的进步目标,才能更好的拓新自己的新天地。
再度阅读《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让我对新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让我对时间更新了新的自己的认知。
酷爱拍照摄影的我,赶紧翻出了那本关于摄影的介绍书籍,找到了自己拍照时的疑问,并尝试着解决拍摄时产生的问题。果然摄影里有大学问,还需继续学习,继续努力进步。
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在城市书苑尽情的泡在知识的海洋,吸纳不同的知识文化,肆意的翻新陈旧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临走前再来欣赏一下外籍文献,光顾一下我曾经学过的英语俄语书,借鉴学习一下前辈翻译的历史文献。阅读真是普通人通向世界最容易的方式,也是改变一个人思维认知的最佳方式,一点一点的改变,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