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最早了解鲁迅肯定是从教科书上,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个学期书上必有一篇他的文章。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鲁迅是一个厉害的作家,以其犀利的话语闻名,我们尊敬他。心里却是不够喜欢他的。
他的话深刻有力,字字珠玑。但是却也晦涩难懂,很多人包括我在幼年时期却对书中的内容也是不知所云、不明所以的。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看到鲁迅心里便生出一种难以忽略的厌恶。
更是在心里妄加评论这个人的种种,在思考为什么他的话同样是中国话,字我都能看得懂而意思却是看不明白,总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却又有点语病似的。
反正老师上课时说的很清楚,鲁迅的文章绝对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肤浅、表面,在他的文章中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情感。所以现在你们难以理解是肯定的。我会在桌子底下偷偷说:那叫我们学干嘛啊!既然不懂以后学不就好了,反正现在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现在我记得清楚的关于鲁迅的作品就是课本中学的几篇。可以说的出名字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祥林嫂》《孔乙己》等等。他的书还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现在发现我竟然能够说出这么多关于他的书,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渗入了国民的神经,似幽灵般如影随形。
很多时候在想与我们如此相近的鲁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那些名句吗,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是这些吗?我总在想为什么要总学鲁迅,从小学到高中,贯穿整个学习生涯。
很久明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东西。值得让人永远怀念,他的作品,他的精神。总是用自己的一支脆弱的笔当做撑起名族魂的脊梁,用自己的生命热情当做祖国强大的催化剂。他不怕什么,因为没有什么好失去的。看似用冷眼嘲讽世人,实则惋惜痛恨人民的软弱。
可能年幼的我们不懂,不懂鲁迅的心,不懂他用直白的话语后面的无奈。只在字面的意思停留,想知道他所表达的内涵。而那时我们虽不懂,但却记住了他的话。到最后我们必定会明白,在了解他这个人以后,你不懂他揣着的一颗颤抖的、有力搏动的心到你面前来时,那将是多么的令人痛心。
所以你要了解鲁迅,你也必定会了解鲁迅。曾经的阴霾已被时光一扫而光,但是他确实是存在过于世界的。有一个沧桑的微弱却又执着的声音会在你的耳边响起:记得那个曾支离破碎的中国,记得那些伟大的人记住那段难忘的历史。
从字里行间剖开来的是鲁迅的心,毫无保留献给所热爱的事物的心。你读懂它,我想是要用时间堆砌的,否则不要与我谈鲁迅,因为你不值得。
请记得这个人,重温他的铿锵的呢喃。这里是他的呐喊,请重温一下。不忘故人,才能重新认识他,更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