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也有大手笔发展的时间,礼县原县城面积不算大,自从征收了一些地,让一些菜农变成市民后,面积极度扩大了。
以前的师范,城关中学都毁掉盖高楼了,余外修出了一条东新路,现在东新路上楼房林立,一层全是商铺,大型超市也有一个。
关键是占地面积很大的文化广场,很上档次,同时容纳十万人活动都可以,广场上建有博物馆,对面就是政府的一些机构楼。
走在那里,觉得进入到了现代,如果在老街上走,象是还走在20世纪。
一点好处是私人也建修了,由一层变成五,六层,就是货物都是廉价的,或者都是为了迎合乡下人的口味。
我们学校有一个语委,是专门推广普通话的,我也考过,给人家上税50元,拿上了普通话过关证。
问题培养教师的学校,学校内部是普通话,外部就不同了,礼县人少有说普通话的,谁说就讽刺谁。
看来语委的作用还是不大,当时语委的人要推普,一占时间就是一下午,我们下午有课的教师,就会站在学生的旁边说风凉话。
谁要不去开大会,罚照相若干张,恰巧语委主任有照相机,给人拍照能挣点外快。
还是大家都说普通话好,不要太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