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像您一样的专家?”
“略懂略懂,专家不敢当。我建议你看看《XXXX》、《YYYY》这几本书......”
上面这组对话最近几年时不时发生在我和一些初入职场的妹子之间(ok,我承认我无视了很多男孩子的问题),而基本上每次我都会根据情况推荐她们去看一些我自认为还算不错的书籍。
看了我推荐的书真的能成为专家吗?我想不太可能吧。我推荐过的书不下30本,这些几乎都是畅销书,看过的人不计其数。但是综合考虑营销战略、战术、战斗三个维度的能力,放眼全国我估计也能排在前100位,而我自己甚至没有把任何一本我推荐的书从头到尾完整看完过。
一个人并不会仅仅因为看了几本书而强大起来,真正让人成长的是他的处事方式和职业态度。要说清这些东西既麻烦又抽象,那不如丢个书名方便直接。毕竟多看书也没啥坏处不是吗?至于以后的事,那就看大家自己的造化了。
我承认在这件事上我因为怕麻烦而没有真诚对待,事实上我也一直想找机会好好谈一谈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态度来面对我们的工作?而现在似乎正是聊一聊的这个话题的时候了。
昨天,陆奇最近参加了百度内部一场名为Engineering Leadership Talk的活动,活动上陆奇对程序员们提出了一些职业建议。陆奇的演讲很精彩,但我看着却有些遗憾,由于这次演讲针对的是码农,所以陆奇的讲话内容有些Geek,怕是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但其实陆奇的这场演讲谈到了职场的本质,如果好好理解的话,能让那些想要依靠自身能力在职场上获得成就的年轻人少走很多弯路。正因为如此,我想把陆奇说的话用更通俗的话来解析一下,因为这也是我在荐书之外想说的真心话。
1、要坚持自己的职业信念
百度的程序员要相信技术,相信整个世界为技术所驱动。
为什么要相信技术能驱动世界?因为这是程序员该有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肯定。如果一个程序员不再相信技术能驱动世界的发展,那他也就不再认为他所做的事是重要的、必要的、崇高的、不可替代的,进一步提升他自己的技术也显得不再那么有必要。反过来只要他相信这一点,那他就会一直尝试去推动技术的发展。
不只是程序员,其他职位也是一样。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营销人为了交差做着明知是自hi的品牌方案?有多少公关人写着不知道到底为何而写的稿件?有多少产品人习惯了从别人的产品上照搬功能?有多少设计人奉行着拿来主义?又有多少乙方每月留出了固定的预算用来刷数据?当你已经习惯做着这些事并且心安理得的时候,你早就丧失了你作为一个职业人该有的信念。
中国人总是提倡谦虚,但我认识的优秀人才往往都有一些自傲的偏见。有的营销人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最终壁垒;有的公关人认为靠公关能扫清企业的所有障碍;有的设计人认为只有设计才能让世界更美好;有的产品人认为好的产品是一切需求的终点。其实这样的想法未必完全客观,但这却是一个个优秀职业人的坚持,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
2、不要重复发明轮子
写代码之前想一想,你这行代码要不要写,是不是别人已经有了,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做这件事情。
1980年代初,一位来自偏僻山村的农民拿着自己研究的手稿,找到了某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农民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喜欢数学,这30年里,他在农活之外花了大量心思研究算式,现在想找人看看他的研究成果。教授靠着农民的口述解释,好不容易搞明白了手稿的内容之后被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农民花了30年时间以一己之力重新研究了一遍牛顿和莱布尼茨所创立的微积分。
这是一则我曾在网上看过的小故事,根据我的常识经验判断,这个故事十有八九是假的。编出这个故事的人可能意在为“民科”正名,但这个故事只能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因为故事的主人公耗费了30年时间,终于发明了一个早已被发明出来的东西。
就像故事中的这个农民一样,很多职场年轻人具备强烈的工作热情,却欠缺相应的经验和见识,于是他们将很多时间用来研究已经被研究过的事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包括我自己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说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在发明轮子的过程中所投注的精力同样能让人学会不少东西。但借助已有的成果,验证其真伪,掌握其因果,在此基础上发明新的东西才是最高效的工作方式,也是找的新的机会的方式。
所以,为了不成为重复发明轮子的人,在行动之前掌握更多信息是必须的,掌握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是一个职场新人应该尽早具备的能力。
3、追求卓越
数据库也好,做大平台也好,大数据也好,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下决心,这是我对你们每个人的要求,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最好,一定要是做业界最强的。
陆奇要求百度把什么事情都做到最好,这不是不可能的。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说,百度在国内暂无敌手,在世界范围内,能超越百度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数,要让百度更进一步做到最强并不是不可实现的目标。但对一般的职业人来说,这未必适用。
经常看NBA的人大概都有自己喜欢的球员,同时也会觉得不少球员投篮投不进、篮板抢不到、防守大漏勺、传球总失误,感觉就像傻X一样。但即使是万年饮水机看守员,他也是这个地球上篮球打得最好的450人之一,可以把90%的CBA球员打到崩溃。同时,CBA的球员面对CUBA的球员也是绝对完爆。而CUBA的球员在校内比赛又是天神下凡......
人与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天赋的差异,也可能是起点的差异,甚至可能是更单纯的运气的差异,因此人注定会分成三六九等的。用最好来自我要求的话实在是过于超现实主义了,只会打击人的工作信心而已。
虽然几乎不可能成为客观上最好的那个,但却可以尽力成为所处环境下最好的哪那一个。对职场新人来说,划定自己的边界在边界之中追求卓越是一种理想的发展方式。当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自然会突破边界迎来新的挑战。只要不停地追求卓越,不久就会发现,原来与自己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
4、保持学习
我把自己想象是一个软件、一个代码,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版本好,明天的版本肯定会比今天好,因为即使犯了错误,我里面有if statement,说如果见到这个错误,绝对不要再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小时候,学校用庄子的这句话鼓励我们要多学习。长大以后,才知道庄子还有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听上去是一个挺大的黑色幽默,反正知识又学不完,何必拼了命去学呢?
正因此,摆正学习的目的是前进的重要一步。要是搞不懂这一点,那学习的过程确实是让人开心不起来。
首先,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来不是学习的目的,确实没有人可以穷尽所有的知识,穷尽所有的知识也没有意义。你看,连火影忍者里的大蛇丸都放弃了,我们就更不要想了!
其实学习的目的应该更为单纯,就是为了超越自己。如果追求卓越是目的的话,学习并超越自己就是实现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收获更多利益,但更会因为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单纯的快乐。这里我又要再用一次火影的梗了,小李、宁次他们碰到自己的镜像的时,不就是靠超越几分钟前的自己打赢的吗!
我朋友圈里时不时能看到有绿茶婊拍一张正在看书的照片(还真有过摆拍把书拿反的)配上一句“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连绿茶婊都明白的道理,你敢不明白吗?
5、只为自己工作
还有ownership,看到机会不需要问别人,有机会就去做,看到问题也不要去问别人,就把他fix。
我有个助理M,从我创业起就加入了我公司。现在她基本上已经算是我公司的半个合伙人,主要负责知乎等新型问答平台的营销业务。M的学历不高,所以虽然年纪比我小了四岁,但工作年限却和我这个老板是一样,而她能成为合伙人完全是因为她突出的工作能力。在我印象里,她不会对我说这个做不了,那个做不了;不会在事情出岔子的时候找各种理由开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先自己尽力解决;当意见与我冲突时会据理力争。我相信,只有认为自己是这些工作的owner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工作态度。
最近20年,我们看到了多少个无名小卒成就了一片商业帝国?又看到了多少家所谓巨头从巅峰衰落谷底?在这个时代,大部分老板都只是暂时的老板,大部分公司也不过是你经过的一个地铁站。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打工仔,老板推一下你就动一下,那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抛弃。没见华为已经开始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了吗?
专业的人才永远处在匮乏的状态;很多有潜力的公司虚位以待;不少市场机会等待着被挖掘出来。有能力的人不用担心被埋没,即使被埋没也不过是暂时的。对职场人来说,需要保持一种创始人的心态才能在工作中倾其所能,毕竟你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唯一创始人。
而这一点,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坚持的一点。
最后,附上陆奇的演讲全文。
↓↓↓
首先要相信技术,整个我们工业界,特别是像百度这样的公司,对技术坚定的、不动摇的信念特别重要。
我也分享一下,盖茨提到微软公司的宗旨就是:写软件代表的是世界的将来。
为什么?未来任何一个工业都会变成软件工业。盖茨是对的,因为任何工业任何行业自动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最后你所处理的就是信息和知识。
但现在软件的做法又往前提了一次,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光是写代码,你必须懂算法,懂硬件,懂数据,整个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技术,特别是我们这个工业所代表的技术一定是将来任何工业的前沿。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深刻的理念,相信整个世界终究是为技术所驱动的。
我们观察一下,在美国硅谷、在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好,大型公司也好,大家的起点是越来越高的。为什么现在创新速度那么快?主要是起点高了。我们可以使用的代码模块,使用的服务的能力,都是大大的提升。
在内部我想强调这一点,很多大公司包括微软在内,内部的Code都重做了无数遍。
我现在的要求是,每一次你写一行新的代码,第一要做的,先想一想你这行代码值得不值得写,是不是有人已经做了同样的工作,可能做得比你还好一点。有没有其他人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可以把你的时间放在更好的创新上。
特别是大公司里面重复或者是几乎重复的Code实在太多,浪费太多的资源,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好事情。
我再强调,在大公司内部,你写代码之前想一想,你这行代码要不要写,是不是别人已经有了,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做这件事情。
我要另外强调的一点就是Engineering Excellence,工程的技术的卓越性和能力。
任何市场上竞争就像打仗一样,就看你的部队体能、质量,每一个士兵他的训练的程度,和你给他使机关枪、坦克,还是什么样的武器。
所以Engineering Excellence跟这个类比,我们要建的是一支世界上最强的部队,每一个士兵,每一个领军人,每个人的能力,他的训练都是超强的,然后我们给每个人提供的工具和武器都是一流的。
所以Engineering Excellence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个人的、团队的,能力的追求和工具平台的创新,综合在一起可以给我们带来的长期的、核心的竞争力,为社会创造价值,最终的目的是给每个用户、每个企业、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我另外还要在这里强调的一点就是Relentless pursuit of excellence:永无止境的不断的持续的追求。
我们要么不做,要做的事情一定做最好,这是我对大家的要求。数据库也好,做大平台也好,大数据也好,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下决心,这是我对你们每个人的要求,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最好,一定要是做业界最强的。
每天学习,可能对每个人都是最最重要的。
我今天分享一下,我自己怎么想我自己的。就很简单一个概念,我把自己想象是一个软件、一个代码,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版本好,明天的版本肯定会比今天好,因为即使犯了错误,我里面有If statement,说如果见到这个错误,绝对不要再犯。
英语,另外有一句说法就是Life is too short, don t live the same day twice:同样一天不要重活两次。每天都是不一样,每天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每天都变成最好,每天都变得更好。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好,每个好的、杰出的工程师,杰出的技术领袖,一定要保持自己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学习的范围。
在这上面我也稍微引申一下,做Computer science的,如果只学Computer science,不去学一些其他的行业,肯定不够。我举个例子,经济学必须要学。为什么这样讲?Computer science它有个很大的限制,它是假定你有输入以后有输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它的好处,但有它的限制性。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地图导航,如果你纯粹用这个方式去做,你只是把一个拥挤的地方移到另外一个拥挤的地方。经济学,它对问题的建模是不一样的。它起点是假定是一个整体的一个生态,每个人的输入都是另外一个人的输出,你要用经济学的方式来描述地图导航的问题,你就会去算一个Equilibrium,市场也是这样。
如果把深度学习真的要想彻底,必须把物理重学一遍,把生物学看一遍,再把进化论再看一遍。因为深度学习跟这些东西完全相关,自己肯定想不清楚,要彻底想清楚,必须学。
另外,学产品,我以前跟所有的工程师都讲,如果不懂产品,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最好的工程师。真正要做世界一流的工程师不光要懂产品,还要懂整个商业,懂生态。因为你的工作的责任,是能够看到将来,把技术展望到将来的需求,把平台、把开发流程、把你的团队为将来做准备。所以学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从我做起。
我们公司有个非常大的使命,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整个世界非常非常复杂,人其实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Reduce entropy。
因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讲,世界是会变得越来越乱的,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变得更简单,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
而且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做到唤醒万物,但是这一切是通过每一个人的一点一滴的行为累积起来,从我做起。还有Ownership,看到机会不需要问别人,有机会就去做,看到问题也不要去问别人,就把它Fix。
把我们的使命、把我们的公司当成我们自己每个人的事业来做,我可以坦诚给每个人讲,如果你把公司的使命,把公司的事业,当成你自己个人的事业,Own everything,你在职业生涯一定是走得最快。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