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祝宗人玄端1以临牢筴2,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曰戒,三日斋,藉白茅,加汝肩尻乎彫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3之牢筴之中,自为谋,则苛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zhuàn)楯(chūn)4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注:
1玄端:衣冠,祭祀穿的斋服。
2牢筴:猪栏。
3错:借为“措”。
4腞(zhuàn)楯(chūn):画饰的柩车。
解:
本章讲祝宗人面对生死荣华,对彘对己的两种不同态度。
彘长大后被用来祭祀,祝宗人问它“汝奚恶死”“汝为之乎”。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筴之中”,可以看出,祝宗人理解:与其风光地死,彘更愿意苟且地活。引申开来,彘用于祭祀也象征着世俗礼教,不愿意做牺牲则象征不愿受礼教的束缚。这体现着彘对生命性情自在自为的追求。
故事的启发不止于此。祝宗人与彘同为独立生命,能理解彘的苦,却看不透自己的处境。祝宗人身为世俗中人,生愿享尽荣华富贵(“有轩冕之尊”),死望风光大葬,名垂千古。个人本身为外物牵累,生命失真,却义无反顾。
我们尝试解释,彘非人,自然没有礼教的人化属性(牺牲的本质是人化),祝宗人能看到这一点,也就能从生物、生命的角度去理解猪。但他不同,他是人,他就会用人化属性规范自己。用《庄子》的理解,礼教愈盛,人心愈迷乱,愈丧失真性。祝宗人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他若要明白无“所异彘”,就要从道、天地、万物一齐等角度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