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上小学之前,我和老婆从来打过他。我和老婆从来没想过居然会有这么一天,身为人师的我们如此不堪地密谋着如何好好收拾他一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要让他绽放光彩都要用心雕琢一番,所以对于顽石一样的熊孩子,敲敲打打是必须的。
以上是我和老婆在回家途中,在车里达成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揍孩子,我们认为还是要有注意细节。
“咋两都是老师,你说揍孩子合适吗?”老婆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想揍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很矛盾。我没有立刻回答,先在脑子里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大家不是把老师都称作辛勤的园丁吗?”我一边在说服自己,也一边说服老婆,“好园丁就要对花草树木进行及时的修剪,这样才能让树木成材,让花草成型。”
“这倒也是,完全没有节制地任其自然生长,我也怕他玩疯了,性子撒野了,以后想管就来不及了。”妻子的顾虑也是和我一样的。
“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那样会适得其反的。”我接着说自己的原则。
妻子显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对对对,不能光靠打,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老人要哄,小孩靠吓。”我继续和老婆统一思想,“打孩子,主要是吓唬吓唬。”
一路上,我和老婆嘀嘀咕咕地商量着怎么打孩子一顿,效果最好。
“我唱白脸,你唱红脸。”我又开始给我们分工,“打一个巴掌,揉三揉。我负责打,完事了你揉。”
“下手轻点,别打坏了!”老婆又开始担心我出手的轻重问题。
“下手不能轻,关键是我要把握好准头,主要是打在屁股上,那里肉厚,打不坏,但是能打疼。”对于出手的问题,我自有主张。
“我从来没挨过打……”老婆还是不放心。
“我打小就被爹妈打,被老师打,一直挨打到高三补习班,挨打我有经验。”我一副胸有成竹的口气。
其实,儿子现在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二年级以来,在班上是第一名,但是他由于马虎,每次考试都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漏做题目、看错题目、书写错误等,每次都让我很窝火,因为我觉得班上第一名算不上什么,关键是要和自己比,不断地修正不良习惯。
每次考试,我对儿子的要求就是会做的题目就要拿满分,不会的题目尽力做就好,关键是不能在会的题目上丢分。
上次考试前一周,我给他听写字词,发现有个字他没有掌握,我就隔一天听写他一次,前后听写了那个字三次,每次他都写错,每次都让他仔细改正,叮嘱他记清楚笔画。
没想到,考试时,他又把这个字写错了。考完语文那天,他一见我就说:“老爸,我又把那个字写错了,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对,但就是想不起正确的写法。”
“现在想起来了没?”
“考完,我就想起了。”
“那是考试时太紧张了。”我其实很窝火,但是仍然不动声色地说。
英语和数学考完后,儿子告诉我题目都会,都做上了。
可是等卷子发下来我一看,数学卷子上有一个计算填空没写答案,被扣了1分。英语卷子有一个判断题他把“T”和“F”弄反了,被扣了2分。
从他平时做作业的情况看,数学和英语本来是都可以拿满分的,然而没有。所以我很生气,我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是习惯问题,这是不可原谅的。
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希望孩子能够养成好习惯,不断追求卓越,悦纳人生的各种精彩。
知道这个情况后,老婆和我开始谋划,如何好好收拾儿子一顿,让他长点记性。
一切都准备就绪,我只等待一个时机。晚饭后儿子开始写作业,他习惯性地问我:“老爸,你看见我的作文本了吗?”
“每天都要找东西,不是让你收拾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吗?”我略带指责地反问他。
“我就放在桌子上的呀,现在不见了。”总是丢三落四的儿子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踏入雷区。
儿子开始到处翻腾东西,我一下子发起火来:“总是丢三落四,考试也是如此,平时不养成好习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你就不长点记性吗?”
“我这次每门课都是第一名。”儿子有恃无恐地和我顶嘴。
“知道啥是‘井底之蛙’吗?”我在抓出手的时机,“光在班上第一名算什么?你看看你犯错误的地方,是该犯的错吗?”
“我也有进步呀!”儿子显然觉得我委屈他了。
“还顶嘴!”说着我以风雷之势冲向儿子,带翻了旁边的一盆绿萝。
绿萝长得很茂盛,生命力极强,折损几处也无妨,花盆是塑料的,摔不碎,花盆架子是金属的更是不会碰坏,这些都是我算计好的事情。
风雷过处,一片狼藉。茂密的绿萝枝条横七竖八,花盆里的花土散落一地,花架跌倒发出刺耳的金属声音。这就是我需要的效果,雷霆万钧,气势汹汹。
紧接着我一脚踹在了儿子身旁的椅子上,这一脚是用了丹田气的,椅子立时不稳,向旁边滑过去,撞在了对面墙上,又被弹回来一尺,咔嚓作响几声,无辜地倒地。
儿子显然没有心理准备,愣在原处不敢出声,我一把将他推到床边,使他的屁股高高撅起,顺势扒拉掉儿子的裤子,露出白白胖胖的打屁股来。
前面的虚招,都是为了造势,我真正出手的时机就在眼前,些许犹豫之后,我一咬牙,大巴掌就拍了下去。
“叫你不认真,叫你丢三落四,叫你井底之蛙……”边打边骂一阵子噼里啪啦。
“以后可千万不能再马虎了,不然你爸可真会打你。”老婆适时地阻止了我的暴行,开始唱红脸。
我怕再待下去尴尬,就借坡下驴,逃离犯罪现场,临出门又骂了一句:“打不死你,我!”
那次打完孩子后,我又找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和儿子平心静气地聊了许多我小时候的事情,儿子也和我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方方面面、拉拉杂杂,总之一句话——相谈甚欢。
之后,儿子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我和老婆都不主动干涉,除非儿子有问题问我们。这应该符合孔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吧。
这次期中考试,儿子的数学终于考了第一次满分,但是语文、英语还是有小错误。
说实话,我和老婆还是心有不甘,但是儿子比起以前进步了许多,做事有了规划,有了一定的章法。
看来打的效果还是有的,但打不是办法,只是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不可轻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为父母我们必然参与儿子的生活,但是也不能过分干涉,我们希望儿子收获成功,但是也不强求,最不希望的是把儿子束缚成一个犹犹豫豫、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的人。
甩手成大器,我们应该安静而耐心地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