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为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了田园新诗体。他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淡泊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晋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无数后人膜拜敬仰。
年轻气盛的他,怀着一颗兼济天下苍生凌云之志初入官场。奈何官僚社会的勾心斗角,完全与自己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人格背道而驰,他不仅要隐忍壮志难酬的抑郁,还不得不虚与委蛇的应对这些官场人。
高到云端的理想遇到低到尘埃的现实,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来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回首过往,他发出“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误入官场的感叹。自己完全沉浸入“开荒南夜际,守拙归田园”的美好田园生活中。
辞官归隐田园生活期间,是陶渊明创作的又一高峰期。他确确实实的享受过躬耕自足田园乐趣,其诗歌几乎都向我们描绘一幅宁静致远,充满烟火味的田园生活画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短短几句,便将一派农村人和物和谐景象跃然纸上。
然而,这种田园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一系列现实问题接踵而来。毕竟书香门第出来的陶渊明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义熙四年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灾祸更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这年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晚年凄凉的贫苦生活可想而知。
世人对权利、荣耀、财富趋之如骛。生存在这般价值尺度的“人境”,却想着远离官僚社会之“车马喧”仍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着实不易。虚妄的权位和名利之争,容易使人丧失人性,然而陶渊明却如同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其高尚品质被后人顶礼膜拜,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