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期末考试一结束就会有一些家长向我询问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排名。今年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大家都非常重视。
考前备考会上校长就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隐私,禁止老师对向家长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这样一来,成绩出来后,家长只知道自己家孩子的考试分数,却不知道班上其他同学的分数,自然就不知道孩子的成绩在班级里是怎样的水平,他们就觉得心里没底,所以便开始着急了。
家长问成绩排名,是疼爱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以别的孩子的分数为参照物,重点还是在关注分数上。通过分数来分析孩子是进步还是退步是不客观的。
以我个人所在学校的经历来说,我们平时不测验,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因此这张试卷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状况也是层出不穷。
如,老师讲了一个学期的烙饼方法,试卷考查的却是蒸包子技巧。
还有,如果遇到热心肠的监考老师,那这个考场的同学就都有福气了,他们的附加题基本就有着落了,其他考场的同学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待到阅卷时,阅卷老师也会手下留情,让咱们孩子和家长都开心开心过个年,能给分就会尽可能的多给些分。
这样一来平时努力的学习的和不努力学习同学的成绩相差不大,甚至还可能会被反超……
你看,小小的试卷掺杂着这么多因素,这些都可能会对孩子的分数造成影响。仅凭一次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一个学期的努力成果,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咱们要放平心态,不以分数论成败。
01 淡化排名和分数
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无形之中,都会自我施加压力。
因为父母在孩子每一次的考试之后,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每一次的询问都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渐渐地孩子对于分数和考试有了恐惧,导致不少孩子有考试恐惧症。
我们班的A同学经常在小测前肚子疼,B同学隔一段时间家长就会跟我请假说孩子不舒服,待我跟各科老师了解情况之后,向家长询问孩子的看病结果,得出的结论:B同学受到老师批评之后身体就不舒服。
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班里有两名同学脸皮特别薄,平时成绩很稳定,表现也不错。突然有一天,数学题错的比平时多,老师把他叫过来辅导,孩子孩子看着错题讲得明明白白的,可是到下次做题的时候错的却更多了。
其实,这些都是精神导致的身体不适,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分数和排名。
02关注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知不知道成绩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是,孩子大概处于什么水平,家长们心中大致还是要有数。在学校,如果孩子真的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老师也不会不管不问,必然会及时跟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问题。
在家里,家长翻翻孩子的书本,看看孩子的作业,通过字迹和准确率就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家长陪孩子聊聊天,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知道这些比知道考试的分数有意义得多。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的家长:班级群消息不关注,孩子作业不清楚。 家长发现孩子成绩不理想,他们不愿意坐下来花时间陪孩子查漏补缺,提供学习方法,而是盲目的给孩子报很多的辅导班。这样一来不仅加重孩子的学习压力,还导致孩子白天上课打瞌睡。
如果平日能多花些时间,走进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方法、习惯,那孩子的成绩也不会太差。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习真的发生!
03学习与生活同在
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成长,如果家长如果只关注分数,一味让孩子学习,渐渐孩子对于学习失去了动力。我们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一天到晚只能工作,没有休假和闲余时间生活,那么就算有很高的工资也不愿意承担高压工作,更何况是孩子。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有爱的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些生活的烟火气,让孩子觉得舒适觉得自在,才能茁壮成长。
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出门放松,领略山川秀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陪孩子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滋养精神的根脉;帮助孩子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在困难、枯燥中反复练习、磨练心性;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懂得感恩、分享与奉献。这些从生活中沉淀出来的智慧,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的财富。
孩子在学校学到的课本知识是可以用分数来衡量的,但是在生活中锤炼出的心性是没法用分数去考量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只要是他们健康快乐,学习的方法也比较适合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能够做到端正,相信他们的成绩一定不会很差。
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满意的成长!请家长朋友记住一句话:分数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分数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