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第一部电影跟朋友去看了《我和我的家乡》,电影用5个小故事描述了5个地区发展的不同变化,“北京好人”,想要说明的是医保的普及,生病国家给报销。“天上掉下个ufo”想要说明的是一些偏远地区靠着特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最后一课”想要说明的是乡村里面的学校和教育资源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乡之路“想要说明大西北以前的黄沙遍野如今已经绿树成荫,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如今都有了建设家乡的能力。最后一个故事“神笔马亮”,也是说明一个放弃去国外学习而回到乡村建设新农村的村委书记-马亮,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家乡。
我也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并亲眼见证了家乡这三十年的变化,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最大。
住的方面从小时候的茅草房,到如今全村几乎全部变成了小洋楼。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住的那个两间茅草房,墙壁一侧裂开了,漏着风,夏天凉快,冬天也凉快。冬天下雪的时候,房檐化掉的雨雪会冻成冰锥挂在房檐上,河里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对于小时候最深刻的影像就是寒冷和黑暗,我们那时候每年冬天手和脚都会冻烂掉,然后天气暖和点的时候在长好,然后冷了又会冻肿起来,出太阳的时候手痒的很,一个冬天如此往复总要冻个两三次。黑暗就是那时候电灯还没有普及,用电是一项很奢侈的事情,那时候的灯泡也不怎么亮,黄黄的灯光,村里外面更没有什么灯光,天黑之后整个村庄显得黑暗而寂静。我从小胃不好,吃多半夜总是容易拉肚子,那时候厕所都在房子的外面,半夜起来出去上厕所简直是人间噩梦。以至于我如今梦里回到过去也总是梦到还住在那两间黑黑的房间里。心里还纳闷着:我家不是盖了两层楼了吗,为什么不住明亮的楼房里。
衣着方面更不用说了,小时候新衣服和新鞋子很少,可是小孩子长得是很快的,所以我的鞋子经常小了或者衣服大了。鞋子小了也没新鞋子换,所以脚趾头现在都是小时候穿小鞋挤的变弯了。我的弟弟妹妹长得都比我高,所以我觉得一定是我小时候营养不良才导致的没有长高,不然如今也能跟现在的小孩子一样,女孩子都170以上,男孩子都185以上。上初中后,我爸妈都不在家,我就更没什么新衣服新鞋子穿了,一般都是穿大人剩下不穿的,不过好在那时候对这方面也不在意,有的穿就行,对于美丑没有什么概念,也可能是那时候大家都土、都穷。
吃的方面变化最大的就是,过年过节没有以前那个味道了。以前是平常没啥吃的,只有过年过节吃的多,而如今食物过剩,平常的伙食跟过年过节没有什么区别。以前是村里的人瘦,城市里的人胖。如今反过来了。我每次回家村里很久不见的老头老太太看见我总说:怎么还跟以前一样瘦。虽然他们不认为这是一句夸奖,但自己听完之后却能暗自得意很久。我想我也不瘦,只是他们都变胖了,显得我还瘦。回去我总劝我爸少吃点,他本来就高血压,晚饭还要吃两碗饭。但以前贫穷的思维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所以如今让他不吃晚饭简直要了他的命一样。他反过来还劝我,晚上不能不吃,一夜那么长呢,不吃胃都饿坏了。我说现在的人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需要一日三餐,因为那时候食物匮乏,人每天都要干体力活。现在食物这么丰富,人都是做一些脑力劳动的多,所以白天吃的食物晚上是不会消耗完了,晚上要给胃留点空间这样身体才能健康。我们两总是各说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行方面变化最大,以前都是“水、泥、路”如今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以前下雨下雪天都要穿胶鞋,路上的泥土沾到一鞋子都是。小时候觉得从我家到小学的路好远,得走半个多小时,如今觉得村庄好小,走一圈也就半小时。上初中的那条路就更远了,天晴的时候骑自行车一路灰尘和颠簸骑到学校,雨天的时候只能走路或者坐车。公共汽车一天就一班,还是早晚固定的点,赶不上你就只能走回家。有一年冬天下雪天我就没赶上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家,到家之后全身已经被冻的失去了知觉,那时候父母也不在家,也没人来接我。晚上跟爷爷奶奶睡一起,睡到半夜躲在被子里哭。今年,我家门口水泥路都已经修好了,不仅有了路,路边上还种满了鲜花,说是现在在建美丽乡村,很符合现在的网红打卡地的标准。下雨下雪天也不用穿胶鞋了,下地干活还是需要的。四个轮子的车现在到处都是,也不用等那一班唯一的公共汽车了。
我想这是大多数普通乡村最大的变化。大概是变化太大,如今想来很多的事情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