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豆瓣9.4分的纪录片,叫《生门》,纪录发生在妇产科的故事。
产妇名叫陈小凤,她因前置胎盘要做手术,但因该家庭经济较为困难,钱还没交。
陈小凤的丈夫郑清明来看病只带了5400,还都是借的。
妇产科医生李主任告诉郑清明:
“大人做手术要一万多,两个小孩因为是早产儿,出生后马上要送儿科,一个小孩起码一万五,两个小孩要三万,这么加起来就是4万五,加上别的费用,最起码要五万块钱。”
没钱怎么行?李主任告诉郑清明:
“大人做手术输血要钱,小孩送儿科要钱,所以赶紧去筹钱,要想大人小孩平安出院的话。”
郑清明天真地问:“抽我的血行不行?”
李主任耿直地回答:
李主任继续问:“你对这个宝宝的期望值是多少?”
郑清明说,“这个好不容易怀上,肯定想要。”
李主任告诉郑清明,有好多男的没钱之后,就说小孩子不要了。
郑清明很无奈地表示,是自己真的筹不到钱。
李主任告诉他:“要是没有钱的话,就要考虑是大人为主还是小孩为主,没钱有没钱的预案。”
这样一说,郑清明无奈地流起了眼泪。
没有钱,病友家属就给出主意:有医保可以报销的啊!
郑清明告诉病友家属,老婆是云南的,来湖北后什么东西都还没办。
绝望的郑清明甚至跑到内科去问,能不能让他卖个肾。
内科的人告诉他,国家禁止买卖器官,你要捐献的话那是可以的。
病友家属是个文化人,他继续提供方案:
找大队书记开个证明,然后去农村信用社搞小额贷款。
这个方案后来也实践了,郑清明的哥哥代他前去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社的人先是委婉的拒绝了,然后说了一番大道理:
“其实都是自相矛盾的,按照国家来说,救死扶伤是医院的职责,在这方面应该先救人。当然医院也难,要是每个人都不交钱他也生存不下去。
医院没钱就不发药是制度,你这边没贷款证借不到贷款也是制度,所以制度和制度之间是相矛盾的。
能不能双方都松一下。”
(图为郑清明的哥哥)
找信用社借钱无果,郑清明的哥哥只能在村子里四处找人借钱。
他挨家挨户上门,有的几百块都借来了,找了几十户人家,总算是凑满五万块钱。
与此同时,自信的病友家属继续提供方案:
你可以尝试打电话到武汉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还有就是打电话到报社那去,几万块钱应该可以搞到,问题不大。
没过几天,陈小凤就大出血,需要马上做手术。
ps:做手术要用到血浆和凝血因子,这些血制品的来源全部来自于农村,因为中国只有农村有单采血浆站。详见文章:《你的血浆似黄金》
出乎意料的,宝宝很健康,是两个女孩,当医生向郑清明道喜时,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因为还有很多事要做,两个宝宝被送进早产儿的保温箱后,还得花不少钱。
在做手术以及后续的康复过程中,医生也尽量帮郑清明一家省钱。
比如不上镇痛泵。
人遭点罪,但是可以省钱。
小孩生下来后,医生告诉郑清明,要想保住小孩的健康,起码一个小孩得花五到十万块钱。
这时,一个做月嫂的病友家属问郑清明两兄弟:
“如果有人愿意帮你承担全部费用,但是要领养你的两个小孩,你愿不愿意。”
哥哥很爽快地回应:“那就都给他。”
答应完后,郑清明独自一人走到走廊,痛苦地流眼泪。
病友家属们尽管热心,但是都没能帮上忙。
有文化的病友打了所有慈善机构和报社的电话,没有一家机构在后来理采他们的。
做月嫂的病友联系的那户人家,最后也不想要两个孩子,他们还是想自己生。
虽然没钱,但两个宝宝命硬,活了下来,并且提早出院了。
十分幸运,两个孩子活下来了,并且健康地成长。
当时看完纪录片最大的感触就是:“劳资要是没钱才不要孩子,连女朋友都不会去找!”
如果是我,才不会为了繁衍后代花上那么多精力,赔上那么多尊严。
不能等先努力攒钱、提升自己,有了一定资本后再考虑别的事情么?
但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这叫站着说话不寂寞。
但纪录片中的郑清明,当时的年龄已经42岁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希望一直在降低,他的文化程度也很低,大字不认识几个。
在农村,老光棍娶不到媳妇一般都是因为穷,而郑清明是一直穷到大,稍微有了点钱才迫不及待地娶了陈小凤(陈小凤小他十几岁)。
人本质上是动物,繁衍是人类的本能,郑清明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为了履行自己的本能。
而最扎心的现实是:
在动物世界,打架最厉害的猩猩享有优先交配权,它的孩子因此也是最多的。
在人类世界,如果没钱,可能连繁衍的基本人权都要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