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其自然,练气为主,以意引气
练气功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意和气的关系,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可避免出偏差,把气功练好。
气,指人身之内气,又叫“真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和宗气。先天之气一般称作“元气”,后天之气即呼吸之气,脾胃吸收的营养即水谷之气和呼吸之气结合后的气叫做“宗气”。以上三种气结合,经过锻炼成为真气。练气功,就是练这个真气。
意,指人的思维活动、意念、意识、精神状态、思想情绪等等。
练气功还要练意、气、形体三结合(即常说的精、气、神),所以练意念的活动和练气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在练气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意的引导,内气不可能运行和发放出来,功也练不好。气和意的关系归结起来就是:气为基础,意为主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种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所以气功主要是练气,使人们调动起自身的内气,发挥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但气的运行,必须依靠意念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练坐功、卧功过程中,要做到调息行气,精神内守,意气相随;行功、站功中,要做到动作、呼吸、意念相结合。虚实、刚柔和功力的相结合,动静、圆活和连贯的相结合,以及练养相兼等都离不开意念的主导作用。在运用意念引导时,切记用意不可太浓,要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并不是自流不管,而是要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修持,达到引气运行的目的。
练功时,不用意念活动,只要求入静、放松是片面的。不强调意念引导,只是一昧的空练,是练不出功夫来的。
怎样练功才能有效果呢?气功练到一定程度的人,意念宜淡不宜浓,要逐渐达到“若有若无”、“似意非意”的境界,即所谓“练神还虚”,这是对练意的要求。
二、初练气功者,可由松、静着手入门松,是指身体各部分都要放松。例如肌肉、关节乃至内脏均要自然松弛,弛而不张,但又不能松松垮垮,要松而不懈。
静,是指精神的宁静。所调宁静,就是要达到六不: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嗅而不觉、口不说、心不思、舌无味。松与静两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要达到静,必须松,做到心不想,即意不想。意念静,身体自然也就松了。如古人所说:“持神以静,形将自正”。
但放松、入静不是目的,是练气功的必要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使身体的肌肉和器官处于松弛状态,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得到调整,促进新陈代谢,使之达到练功治病的目的。
所以初练气功者只有做好放松入静,才能很快入门。
怎样才能做到放松?首先要注意姿势的正确。姿势不正,不仅会影响放松,还会影响入静。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放松,就是使气自上而下降,使身心处于轻松、安适的状态。初学气功者,要使这种舒适感贯串于整个练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