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我是范雨素》的自传文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一个名叫范雨素的女人火了。读完文章以后,我感觉,范雨素火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许多人。
范雨素出生在农村,生活艰难。用她的话说“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一家三代人坎坷的生活经历,而最让人难忘的,是范雨素的母亲。
她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口齿伶俐,当了四十年的妇女主任。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是村干部了。
母亲的一生是充满艰辛的,丈夫不爱她;大儿子读书读成了书呆子,是一个“孔乙己”式的文人,在村里不受待见,幸好有母亲的护佑,才不至于被人欺负;大女儿智障,不到20岁就死了;小儿子是唯一念书成才的,到四十岁时,染上赌瘾,败光了家产;小女儿的小儿麻痹症,一直到12岁才有所好转;范雨素是最小的女儿,也不让她母亲省心,13岁的时候独自一人外出流浪,被人们视为“异类”。
作者说:“母亲生了五个娃子,没有一个省心。”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艰难的处境,这样复杂的生存环境,她的母亲却仍然坚持与村里的恶势力作斗争,坚持为子女的处境做改变,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和气度。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也是十分长远的。小时候,母亲就是孩子最大的希望,也是孩子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扇窗户,母亲的胸襟与度量丈量了孩子以后的人生长度和宽度。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发生在西部某村的事情,一个农村妇女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刨除其他因素,我认为,这位妇女的母亲的教育方式是导致这件人间惨剧的间接原因,老太太自私、狭隘的观念和育子无术的短板,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同样是贫困的家庭,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这个答案可能会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一个家庭里面,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俗话说,一个好女人,造福三代人。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回忆童年的记忆时,都会提到自己的母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家各户都挣扎在贫困线上,食不果腹。但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有些家长仍然能看到未来的曙光,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考大学,这是多么睿智的决策,需要付出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就像范雨素的母亲一样,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坚持让孩子读书,不管自己受多大的委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成就了范雨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的个性,成就了范雨素的今天。
范雨素的今天,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其中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挫折,我们依稀可以从她的文章中进行了解,不可否认,今日仍有许多像范雨素一样的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在苦苦探索人生的出路,在一条自己选定的路上艰难前行。
大家可以从范雨素身上看到自己,看到一位在底层挣扎的奋斗者,但范雨素给人的感觉,却不是让人同情、怜悯,而是敬畏和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她的自强不息,来自于她的不认命、不妥协的人生态度。
范雨素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让我们在艰难度日的同时,看到一丝希望。范雨素的经历也激励了很多人,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会有所触动。
范雨素火了,不是她的文章有多出彩,她念的书并不多,文章写的也不怎么样。但是,读者更感兴趣的,是她的经历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出生贫寒、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这一切,让大家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范雨素,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奋斗着,用自身的经历和实践,告诉人们:哪怕你一无所有,也要坚持下去,要有改变命运的憧憬,要有人生的梦想,说不定,哪天就会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