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人物之孙权

中国史上做皇帝的据悉有几百个,但正式被称为大帝的只有一个,便是孙权。我们称呼孙权时,大概很多人也会随口说出孙权大帝,那么大帝这个称谓从何而来?谥号!孙权死后,谥号曰“大皇帝”,所以孙权大帝是唯一的官方的大帝。

孙权可以说是少年英才,十五岁后便跟随兄策参知任事。此时的孙权,初登舞台,意气风发,结交宾客,气度恢弘,在江东的声名几乎赶得上其父兄了。跟着一块议事时,孙权提出的计谋常常让孙策感到惊奇,孙策都自愧不如。每每大会宾客,孙策常当众对孙权说,这些人将来都是你的小弟啊。汉使臣刘琬到江东见过孙氏兄弟后对别人说,他们兄弟有才却不长命,除了孙权有大贵之相,又得长寿。这些事情虽然见于史籍,其可信度总觉得是要打个问号的,恐怕是后世附会之说。孙策对年轻的孙权另眼看待应是有的,觉得某些方面强于自己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就像我们年轻一辈的子弟中有聪慧的,总是招人喜爱,乃至寄予厚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前浪的人是乐于被自己家的后浪赶超的;前浪引领后浪,前浪也有成就感。孙策说那些将领都会是孙权的,这话是传位之意,恐怕是后来人为尊者粉饰。孙策正当年,又不能未卜先知自己英年早逝,那个时候会有传位孙权的想法么?孙策自己是有儿子的,不出意外,按照父死子继的宗法,孙策百年之后传儿子的可能是最大的。汉末早已不是商代,除了非常之时,兄终弟及并非成例。

那么不禁要问,孙策传位给孙权时是非常之时吗?是。借用诸葛亮《出师表》的话,孙权之受命虽不在败军之际,却在危难之间。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把未竟的事业交班给了孙权,并安排张昭、周瑜等人辅佐。这一年孙权十八岁!他所面临的局面是,外有强敌环伺,内则人心不定;主少国疑,稍有不慎,覆亡即在顷刻之间。在张昭、周瑜的带头拥立下,孙权止住了哭,脱下孝服,穿上戎装,骑马出城,检阅三军,让那些持观望态度的英豪和宾旅寄寓之士吃下定心丸,争取他们站到自己的身边。除了用好孙策留下的旧臣,孙权又招揽了鲁肃、诸葛瑾这样的俊秀名士,加入到自己的班底里来。分派将领驻守各地,对不服从的将领和治下的夷族或讨或抚,通过一系列果敢的手段,年轻的孙权稳住了局面。有个叫李术的,孙策在的时候表奏他为庐江太守,估计是个悍将,是个刺头,孙策在时还服孙策,孙策一死,压根儿不服孙权。凡是不服孙权的人,他都招揽过去。孙权怎么办的呢?先写信给曹操,给曹操戴高帽,让曹操别帮李术,然后举兵讨伐李术。李术求救于曹操而不得,到城内粮食吃尽,妇女甚至把泥搓成球吞下充饥,终于守不住了。城破之日,孙权砍了李术的头不算,还下令屠城,并收编了李术的三万部队。固有立威稳局的考虑,然孙权之杀伐狠绝,可见一斑。古之可成帝王者,无不是两面的,一面是个“笑面虎”,让人如沐春风,另一面是个“刽子手”,让人不寒而栗。对谁展示哪一面,则视其能否为我所用。有个叫沈友的,小时候就是个神童,当时的名士华歆对他评价极高,二十岁就博古通今,且好军事,又辩才无双,时人称“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于人”。孙权把他请来,礼敬有加,请教王霸之道。沈友为孙权献上了取荆州的计策,孙权欣然采纳。后来有人诬告沈友谋反,孙权总觉得他不能全心全意的为自己所用,于是把他杀了。

从建安八年开始,孙权多次派军征讨黄祖,把占领的地方重新规划郡县,分派得力干将驻守。孙策临终时留下的并不稳定的摊子,孙权能保江东已然不易,如今要开疆拓土了,将来要争雄于天下并不只是梦。孙权是怎么做到的呢?总结一下孙权的举措,大概有五点:一、重用孙策旧部,并招揽贤才;二、剿抚并用,树信立威;三、实施军事打击;四、调配得力干将,扼守要地;五、重置郡县,便于管理。

说起孙权对外的功业,总归绕不过赤壁,绕不过荆州。曹操大兵压境,除了周瑜、鲁肃,一片投降论调,孙权心里是何等的孤绝与悲凉。众人心里想的是个人安危荣辱,孙权心里装的是江东基业,是谋取荆州,是争雄天下,甚至是荡平四海、一统九州。于个人来说,患难见真情,于国家来说,危难显忠良。孙权后期的刻薄寡恩,是否在此时已埋下了种子?脸上挂着笑容,心里却冷冷地看着底下这些人,愤恨随血液流淌。此刻还要乾纲独断,要这些家伙勠力同心。好在周瑜一把大火烧得曹操仓皇南固,战火之中,刘备却占了荆州西南大片。从荆州看,是三分荆州;从大势看,以此为界,天下三分。荆州,成了孙权念念不忘的心头病。

赤壁之战后,其实警报并没有解除,曹操受此大败,定然要报仇,且曹魏历来的策略都是要先灭掉东吴的。孙权作石头城,立都建业后不久,曹操就打来了。孙权大概早就预料到了,在建业前方不远的濡须口建了一座濡须坞,建业有了屏障。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比起城来要小很多,或为屯粮驻军之所,如董卓的郿坞,或为乡党躲避战乱而集结,日常居住又如同要塞。有些坞,依山傍水而建,居险要之地,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做军事防御用,孙权的濡须坞就是此类。

后世人对孙权最大的误会,恐怕就是“承父兄基业”,以为他只是内依张昭,外仗周瑜,身居九重,不会骑马驰骋疆场。小说形象,历史画卷,孙权长袍宽袖,更加深了我们的误会。事实上,孙权多次亲自带兵出征,几乎都是征合肥,虽然都没有成功。这倒不是说孙权带兵打仗不成,看跟谁比,打黄祖就像捏软柿子,比曹操,尤其陆战,占不到便宜也正常;整个三国时代,陆战谁能比得过曹操?

濡须口岸,曹操感叹孙权治军有方,几次交手下来,也并未有突破。在水上的孙权,面对曹操,倒真是游刃有余。我们熟知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固然是罗贯中的虚构,但虚构的也是有影子的,只不过张冠李戴了,或者准确说“孙权冠诸葛戴”了。事情就发生在曹孙双方相持在濡须口时,孙权乘船刺探曹操水寨,曹操命乱箭齐发。箭射到船上太多,船偏沉要翻,孙权不慌不忙,命人掉个头,换一面受箭,等着船平衡了,从容驾船而还。还有一种说法,孙权驾快船探曹营,曹操方面紧张的不得了,命令戒严,不得轻易放箭。孙权转了一圈,大张旗鼓的返回去了。曹操看孙权船器军容,说出来那句著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刘表的儿子如猪狗。由此可见,在有胸怀的人心里,看有能耐的人,即使是敌人也会肃然起敬,软骨头的人,越是低眉顺目越让人瞧不起!

雄心壮志,杀伐果断,这都可以是孙权的标签,但孙权最大的标签,却应该是隐忍与摇摆。隐忍是为了在实力不如别人,或者自己内部有亟待解决的矛盾时,所采取的缓兵之计。摇摆是看鹬蚌相争,从中捞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孙权可以接受曹丕的册封,而“诚心不款”;所以看孙权,今日联蜀抗曹,明日和曹取蜀,后天又跟魏闹翻了,又跟蜀恢复邦交了,反反复复,总是最大化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吴国使臣回答魏文帝的话说,孙权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详细说来:“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三国霸主,各有长短,若说其他雄主都不如孙权的一点,那就是孙权长寿。孙权活了七十一岁。熬死了曹操,熬死了刘备,甚至熬死了曹丕,四十八岁那年,孙权抬眼望去,当年的那些厉害角色,都死的差不多了。坐下沉吟,是时候了,隐忍了许多年,是时候当皇帝了。群臣照例上表称劝,孙权照例要辞让的。很多地方上报说出现了黄龙、凤凰,好了,上天暗示的这么明显了,不好再推辞了,于是孙权在南郊即皇帝位。老程序,大赦,改元,追封。孙权追封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为帝,却只追封了传位给自己的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有人说孙权忘恩负义,或许以此,孙权是要明确父死子继的宗法,在这一代乃至后代绝了兄终弟及的念想。

当了皇帝以后的孙权,似乎没有那么大的进取心了。和诸葛亮实际执政的蜀国签订了同攻同守的军事战略同盟协议,吴蜀此后再无交兵;战时治所迁到武昌,如今迁回建业,作为都城。不打仗了,休息了。那么孙权这时候想的是什么呢?一面坐等机会,一面幻想长生不老。坐等,大概还有年轻时候统一华夏的梦影残留在脑海里,所以会上了辽东太守公孙渊的当,不顾群臣反对,派万人船队跨海封授,妄想公孙渊日后听命去背后捅曹魏的刀子,结果使团被人一锅烩好了,送给了曹魏。裴松之毫不客气地评价,孙权这是昏了头了。“此役也,非惟闇塞,实为无道。”幻想长生不老,所以学秦始皇,派探险队去海外寻访,规模远胜徐福团队;本想循着徐福的路线去往亶洲(今日本),结果太远了没去了,却意外到了夷洲(今台湾)——这是台湾属中国最早的记载。卫温、诸葛直的探险队从台湾带回了数千原居民,按说是为东吴开疆拓土了,大概那时候的台湾不毛之地,孙权也不怎么在乎,况且这时候求仙问道的兴趣更大,没完成既定目标,杀了。

说几句题外话。史载当时亶洲人常有到会稽贩卖布匹的,会稽人民也有出海遭遇大风或洋流而到亶洲的。徐福的船队到亶洲事先大概率是没有明确的航向的,知道回去肯定要遭始皇处置,索性定居不返。后面阴差阳错到了夷洲的卫温、诸葛直没有留下,或许想着回去报告孙权这个大惊喜,结果到最后将功抵过也没能。会稽人民也是意外到达亶洲,亶洲人到会稽既然是做生意,应该是有来有回,难道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比中国要好很多吗?就造船来说,应当不及中国,或许海岛国家,谋生出路,至少对到中国这片海域的风季和洋流走向有不少的经验总结。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蒙古铁骑征讨日本却被汪洋大海所阻不得不放弃。倭寇为患明朝,大明舰队可远达南亚、非洲,却不得打到日本本土,当然主要是因为内弊加上还有北虏使国力不及,多少也和明朝前期就制定的不海洋扩张的国策有关,对到达日本的航路远不如日本来回熟悉。

孙权后期的昏聩,远不止此。逼死功臣,废杀子嗣,不一而足,搞得大家都不敢多说话了。晚期的孙权,刚愎自用,求长生而至神叨,甚至改年号立皇后这样的大事都迷信。说有神人授书,要改年立皇后,于是改元立皇后潘氏。有个叫王表的神棍,大概事先跟皇后潘氏有勾结,串通了糊弄孙权。孙权赐给他府邸,多次派近臣代表自己送酒食物。后来皇后潘氏死了,大臣们想个办法,多次请孙权让王表请福去,王表怎么办呢?估计双簧唱不下去了,单丝不成线,这戏一个人演不了,跑了!没多久,孙权薨逝,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陈寿对孙权的评价,说他有勾践之奇。后世学者说,这话一语双关,都是前期隐忍创业,后期昏聩享乐。孙权晚期废杀子嗣,陈寿说吴亡未必不由此。裴松之以为吴亡在于孙皓的暴虐,说到底还是因为昏聩,不在废黜。都是正论,有直接原因,有内在原因,所言皆不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348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22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936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2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6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85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31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96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41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8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5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91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92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2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2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