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父亲唤醒的早晨
那片树林,离我家很近,只隔着一小块地。
树林里,长满了枞树。家乡人都称这种树为枞树,实际上是一种松树。四季常绿,针叶,生长缓慢。枝干很高,树皮粗糙,并不像白杨那样光滑挺直。树的成长占据的是空间,树之间的地皮上,各种各样的野草争相拔高,把整个树林渲染成绿色的海洋。
我与树林之间,被这些野草连接,也是被乡间的生灵——牛和羊连接。
多少个清晨,天蒙蒙亮,我被父亲的声音唤醒。
尽管我只是个孩子,在乡村,在生存面前,没有人顾及。我理解父亲的无奈,我的年龄和家里的境况,让幼小的我洞察到自身的使命,我必须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在乡村生活。同样被父亲唤醒的,还有沉睡在圈里的牛羊,它们给村庄人的生活增加了另一种意义。
【2】人和动物的周旋
父亲走在前面,拉着一头老牛,我在最后,负责维护一群牲畜的前进秩序。
两个人,几头牛,几只羊,悠悠地走在晨光中,步履缓慢。牛羊不时地把嘴伸向路边的庄稼地,企图安慰一下休闲了一个晚上的味觉,我手上的鞭子总是毫不留情地让牲畜们小小的愿望破灭。我不得不用这样残忍的方式,让一棵棵庄稼长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到达小树林,牲畜就自由了,在草地上匆忙寻觅。父亲给我嘱咐几句,就走了。监护牛羊行动的任务,在父亲的言语中变得严肃。我像是个看管犯人的狱卒,不敢有半点马虎。
牛羊都是很聪明的动物,有人盯着时,它们总是很乖巧地自己找草吃;若是你开小差,片刻之间,它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庄稼地。“日久知人心”,牛羊也是一样的。
时间长了,我学会了和那些动物周旋。
我先把它们赶到一片野草丰茂的树林,然后在附近找一个具有“眼观六面”的高地站着。这时候,表面上我一丝不苟地盯着牛羊;实际上,我的思维正在编织童年的梦。想着想着,嘴里就诵起了在学校里学到的某些诗句,或者哼出了老师教的歌。
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头脑中“写剧本”。那时的我,善于用有限的眼界想象未来的自己。
在想象中,时而自己是一个军人,在祖国的边防守望;时而是个医生,穿行在手术室救死扶伤;时而是个商人,数着自己大把大把的钞票……想象总是那么美好,思绪在其中自由驰骋,找不到边际。
【3】寂寞的小树林
小树林的早晨,寂静而清新。
牛羊在安静地吃草,野草与树木还顶着露珠,翠绿翠绿的,很有精神。我深深地被这样的意境感染,心情好,思想也不会落后。尽管我对眼下父亲分派的任务中,看不到丁点未来的希望,可我的憧憬总是充满色彩,安慰着我狭窄的认知。
有些早晨,我会在兜里藏本书。
父亲从小树林离开,书就进入了我的世界,我也进入了书得天地。我不停地来回踱步,让牛羊感受到我在注意它们的错觉,眼睛却一动不动地钉在文字里。可是看着看着,很多时候都是不由自主地驻足,身外的一切都成了另一个世界。
有了书的陪伴,小树林里少了一丝幻想,多了一份充实。也是因为书的诱惑,我家的庄稼遭受了牛羊更多的迫害;为此,没少挨父亲的冷眼冷语。
【4】记忆封存的美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在童年的那些年,我的很多个白昼都是从小树林开始。我的足迹从小树林出发,渐行渐远。
从上学起,与小树林就开始渐渐产生距离。空间的距离感是玄妙的,内心的距离却更近了。每次回家,走进家门之前我都会对小树林扫视一番,像是巡视牧场的牧羊人。
岁月如歌,时间如流水。转瞬之间,一切都成为记忆封存在心底。回想,离开小树林已经多年,头脑中依然清晰的是那些树,林间的草地,还有曾经穿行在林间的鲜活生灵。
欢迎关注【老罗没从政】最美的文字,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