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雨声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读到他描述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那一连串动作时,眼泪禁不住簌簌地流下来。
年少时读这一段,只觉父亲动作笨拙,十分滑稽,未深究其因。如今细细读来,竟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伤情至极。
年轻的时候,谁不是身手矫捷,动作灵敏的人呢?只是岁月,从不饶人。
有一天整理相册,翻出了爸爸年轻时候的照片,照片里的他笑容干净、眼神有光,说不上俊朗,但也是清秀的样子啊。再看看头发稀落,白发渐生的如今模样,眼睛竟慢慢酸涩起来。意气风发的当时年少,为何成了如今的模样。你看,家中一点一滴的变化,身边子女的成长,就知道,他渐渐老去的容颜是承载着什么,他的华发系着什么。
是我们的成长透支了他的当年意气。
我爸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中兄弟四人,我爸排行老三,在家中的地位和我妈如出一辙:“爹不疼妈不爱”的不尴不尬。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家是“严父严母”升级模式,爸妈对我和弟弟虽然疼爱有加,但在教育上却是一点水分都不掺杂的,该严厉的时候绝对不含糊。所以对我爸,我从小就无比敬畏,在上大学之前,我们父女的对话犹如师生课堂问答一般,问一句答一句,打电话都是隔着屏幕长久地沉默。直到上大学后,离家稍远,由于距离拉长了想念的缘故,我们的对话才渐渐丰富起来。从家长里短谈到人生规划,从邻里纠葛谈到国家大事……
他虽少有言语,却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弟弟和我。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破天荒地喝了酒;上大学,是他一个人送我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再一个人回来的,我是第一次坐城际列车,他又何尝不是呢;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他陪我去报到的,并叮嘱我要勤劳、勇敢;成为一名教师的第一课是他给我上的,告诉我如何处理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我站在十字路口的每一次选择,他都会给我一些不一样的建议,每一次我觉得自己坚持不了的时候,他总是会给我走下去的力量。
在他的眼里,我似乎从未长大,还是那个需要保护的孩子。生病了提醒吃药,下雨了提醒带伞,天气转凉了提醒加衣……
一个雨天的周末,离家去上班,路面湿滑,他不放心我,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后面跟了很久,直到我过了最难走的那段路,他才掉头回去。我从后视镜里看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就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然后忍不住掉眼泪,一边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去,一边泪眼朦胧地看着后视镜里的他的背影。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得再贴切不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却也再心酸不过。
我从来不称呼他们为“父亲母亲”,因为那样的称呼会让我觉得他们已经老去,我承认我的懦弱,不愿意承认他们老去的事实,也不想在他们面前表现得自己很独立,这样,他们就一直是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我就还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是年轻的模样,以为他们可以陪我很久,我们可以一起走很长的路。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顾一切,不计回报地爱着你,请不用怀疑,一定是你的父母。无论他们做过多傻的事,也请不要觉得丢脸,他们只是因为爱你。工作之余,记得回家吃饭,放下手机,和他们聊聊天,哪怕只是说“今天下雨了”这样无关紧要的事,不要让曾经为你遮挡风雨的高大身影,被年老的孤独感和不被需要感弄得卑微。
明天起床,我要告诉他:“老爹,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