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你被骂“不要脸”,你的反应是……
清晨在家吃早点,于十楼隐约听见楼下有女人骂架的声音,尖利刺耳,跑到阳台一看究竟,声音却戛然而止。十分钟功夫,骂架又开始了,这次看了个满眼。
一位沙宣短发的年轻女子,身着白大褂,背对着我,看样子似乎是小区楼下口腔诊所里的工作人员。一会,诊所里走出另一个年轻的女工作人员,与方才的“白大褂”半米距离相对而立。几秒钟的沉默,骂架开始了。
“你要脸吗?”白大褂质问道。
“不要脸了,怎么着吧?”对方理直气壮。
“你要脸吗?”白大褂声音提高八度,食指指着对方的脸破口大骂。
“不要脸了!”女子也更加大声地喊到。
接下来是互相机关枪似的一直重复刚才的对话,声音也越来越大,持续大概1分钟的样子,停止后是骂架双方雷鸣班的掌声——自我鼓励。“非常好,换下一个!”白大褂对女子表现给予肯定后,又继续对下一个工作人员“谩骂”。
原来这不是泼妇们在骂架,而是一个小团体在进行“早练”,目的是训练员工“不要脸”的品质。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没有自尊心吗?这种“行为主义”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还是另有蹊跷?
二、 中国人的“面子”究竟有多值钱
带着诸多不解,我度娘了一下此行为有无出处,直接的答案无所获,但用相关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解析一下还是可以的。刨去“不要脸”与道德和价值观的评判不谈,我们且说它的比喻义——自尊和脸面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社会和文学诸大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谈过了,比如胡适、鲁迅、李宗吾等等。林语堂先生形容面子、命运和人情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杜月笙也曾述及“人生有三大面最难吃——情面、钱面、场面”;厚黑教主李宗吾传授的秘技是“脸厚心黑”;康雍年间苏州一张姓富户自夸有术重振败落的家业,最终富甲一方,被问及道术答曰:“吾术只六字诀耳——没甚不好意思。”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里专门写过一篇《说面子》,写尽中国人“爱面子”的种种表现,争穿孝衣不遂觉“有失颜面”竟聚众斗殴成流血事件、前清大臣不给作威洋人“面子”不给他走正门……前者“死要面子”带来了社会危害,后者“要面子”是保全了中国人的自尊。可见,“面子”给中国人带来的,除了虚弱的自尊心,更多的是受的活罪。
将要脸要面演绎到极致的当属自刎乌江的项羽,一代枭雄竟不懂留得青山,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舍江山不顾,拔刀自刎了。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人却把老祖宗传下的“面子”保存好好的,至今还仔细看护着。但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们却抛下薄如蝉翼的面子,将它踩在地上,将责任和梦想扛在肩上,将勇气和激情写在心中,建立起属于中国人、震撼全世界的“商业帝国”。
俞敏洪如此,马云如此,史玉柱如此,无一是顾全脸而舍弃利的。话再说回来,面子不是自己要来的,面子是别人给的。昔日你肯舍脸蹲下去捡起别人不要的小石头,明朝就可能拥有点石成金的慧眼。
“不要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要脸面才能还原勇气;抛弃虚弱的自尊心修炼内功才可能给自己挣来自信;脸面是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后社会自然给你的地位与评价。
当然,我们提倡的“不要脸”不是有辱人格和国格的卑劣行径,而是新时代下青年人必须要做的改变——改端着大学生的架子不脚踏实地,变一身矫情为一身本领。这些都需要我们放下身段,卸下浓妆,抛下脸面,认真做每一件小事——工作中每一次犯错不要怕领导批评,每一次跌倒都要重新爬起来,甚至对待那些不善待我们的人们,都要用感恩的心宽以待之,是他们让我们得到一次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面对爱情的挫折,我们要拥有相信美好的自信,做最好的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三、 如何做才能放下面子,注重内在
文章开头的行为主义是训练员工在极端情形下的心理承受能力,用的是心理学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可以用一些办法使自己渐渐修炼到“不顾脸面、奋起努力”的境界。
1、 修炼内功。
只有练就一身本事,术业有专攻,一专多才,才能遇事现才,抓住机遇,才能在人前不惧丢脸。
如果你是一名会计,那就不断考证到注会;如果你是一位教师,那就好好备课,教出优秀学生;如果你是公司员工,那就尽职尽责,多看多学;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就别逃课,好好完成学业。总之,在大好青春,莫要让时光虚度,你现在放弃一点脸面,就是给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荣耀。
2、 发展一项爱好或特长
古往今来,特别好面子的人往往性格有缺陷,孤僻而缺乏生活乐趣。他们容易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失去自判的能力。这样的人往往不自信,也没有什么爱好。
如果你有这样的倾向,不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展一项热爱的活动。写字、画画、甚至听歌、看电影、运动,人一旦有了追求,就了进步的动力。他所在意的,就不再是虚无的脸面,而是实在的努力。
3、 交一两个死党、损友
看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他们一定有几个与之兴趣相投的朋友,定不是孑然一身。朋友不必多,一两个足矣。你们不相互捧杀,也不相互拘谨,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善于指出和挑明,给予善意的建议。这样的人是死党,是损友,他们给出的是最中肯的建议,而不是往伤口上撒盐。
他们将你的面子摔得粉碎,露出真实的你自己,这样才能给你重塑自我的勇气和自信。这样的人才是朋友。
4、 将自己带到人前,多在公众场合讲话。
有些人不喜欢表现,怕自己在人前丢脸,甚至讲几句话都脸红。可这个时代,自我推销是很重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不说谁知道你是干嘛的?修炼好内功,就要将功力展现。
有的人从小上学,就怕站起来回答问题。你暴露在公众面前,就手心出汗,脸红心跳,该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这样的你,需要抓住机会,尽量的多在公众场合讲话。胆量是练出来的,不是吓出来的。人吓人,吓死人,你就当台下坐的都是大白菜。你要是近视眼就别戴眼镜。你要是站着紧张就坐下。总之,你要创造一切条件,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和表情甚至手势,利用它们来给自己增加自信。
讲多了就真的没什么可怕的了,不就是说话吗。对于步入职场的你来说,面试、跳槽、跟领导讲条件加薪,这种谈判的技巧也是需要勇气来做支撑的。之所以有学生会或广播台经验的职场新人会比较受领导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已经通过锻炼形成了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讲话技巧。
5、 将意识巧妙地变为潜意识
意识和潜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思维,潜意识是本能。面对算数或者逻辑,用意识去解答通常是有效果的;而面对一些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事情,用意识显然是不够的,要调动潜意识的能量。增加自信也需要用到潜意识。
怎样做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潜意识的超大能量呢? 这里给你两个小贴士。
(1)、遇到做重大决定事情的时候,可以先将,这件事暂时搁置,转而去做一些数独或者是算术题、应用题。
将大脑用意识来填满,当大脑沉浸于意识的时候,潜意识才会迸发出来,这也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的理论。很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跟踪,也证实了这样的做法是有效果的。利用潜意识思考比单纯直接去思考所爆发出来的创造力要大得多。
(2)、学会换位思考。
刚一个人沉浸在“自我”当中,那他的“超我”就被完全掩盖了。而“超我”往往是有社会和道德价值观的,做的事情和决定也是权衡利弊后的。
学会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你的世界就会宽广得多。做产品如果从大众角度出发,那就是符合大众审美和实用性较强的,才会“大众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所有的发明家、科学家,甚至那些带有明显“自我标签”的、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们也不是闭目塞听的“自私分子”,而是真正超越了自我,使别人产生共鸣的“潮流引领者”。
换位思考需要戒掉思维定式。这其中就包括无处不在、无孔不钻的“面子”。放弃自己的面子,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时时照镜子才能关注别人的神色。
寄语
记住,值钱的是你的“里子”,你披的外衣、所有的装饰,最终都将被现实剥去,你呈现和留给世人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那薄如蝉翼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