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加学习,已经放下课外书本太久了,想想还是要重拾书本,丰富精神世界,学习更多人生哲理。
最近在读“人性的弱点”,这是一本耽搁已久的读本,近期偶然间再读此书。
这一章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之道是表扬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和羞辱。“在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人们都不会批评自己,无论他们行事错到何种程度。”这是作者讲述自己在世界上蹉跎三十多年后才恍然大悟的道理,他讲述了罪犯的故事,即使是罪行恶劣至极,他们都不会承认自己的过错,相反更多是为自己开脱。而在这一章,有两个故事是我印象很深刻,也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故事的画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许平凡不过,但是当我们加入思考和反思时,却赋予了另一种意义。
故事一 戴头盔的故事
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便是确保雇员在现场施工时戴好头盔。他报告说,自己每次看到不带头盔的工人,就会以权威和条例为据,告诉他们必须遵守。结果人们只是违心地听命于他,而且往往等他一走,工人们就会摘下头盔。于是,他决定采取不同的方法,第二次他看到有些工人没戴头盔,就问头盔是不是不舒服或者不合适,接着他以轻松的语调提醒工人,公司派他来保护大家不受伤害,还建议他们施工期间始终带着头盔。结果遵从规则的人数大增,还没有激起怨恨和不安情绪。
故事二 父亲勿忘
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在信中父亲表达他的愧疚之情,因为自己对儿子太过严厉。比如,当儿子穿好衣服去学校,因为只用毛巾把脸擦了几下便训斥儿子;当儿子不清洗鞋子,便强加指责;当儿子随地乱扔东西时,便大声喝斥;当儿子由于玩弹珠而导致袜子磨出了洞,父亲便在伙伴面前羞辱儿子;当儿子在父亲要去乘火车时,对父亲喊一声:“爸爸,再见!”父亲眉头一皱回复:“肩膀挺直。”然而,在一次儿子的举动中,父亲对这种才意识到教育观念的问题。当父亲在书房读报纸时,儿子站在书房门口犹豫不前,生怕打扰父亲,但又想跟父亲道晚安。但这时父亲厉声问道:“你想干什么?”儿子什么都没说,风一样跑过来,伸开双臂抱住父亲的脖子亲他,然后便拖着步子上楼走开了。这时,父亲对儿子的这种行为感动了。于是开始反思:儿子只不过是一个小男孩,而父亲却把儿子当作成人来对待,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儿子,对儿子的期待太多。这使父亲产生深深的忏悔,便写下了这一封信送给儿子。希望从明天起当一个真正的爸爸,和儿子交朋友,悲伤着儿子的悲伤,欢笑着儿子的欢笑,不再对儿子强求太多。
是啊,我又联想到近期开学初,由于事务繁忙,学生刚上学行为习惯也有所下降,而自己对他们的态度更多的是批评行为,我想,他们也只是孩子,更需要我们去耐心对待耐心引导,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去强化和改善他们的行为。
所以,本章说到与人相处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要批评、指责和抱怨,应该试着理解他们,更应该弄清楚为何他们这么做。这比起批评更有利,而且更加有趣,理解即是宽容。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说过:“先生,上帝在人离世之前,还不打算审判人。”是啊,那我们为什么要以自己的标准去批判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