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书屋的第三位作家:余华
当看到余华老师穿着大众化的海边度假装——宽松短袖外加大裤衩和拖鞋,边走边看,悠闲地走进我们的视野里时,我们仿佛产生了一种错觉——大神下凡了,一来就相当接地气。
提到余华老师,相信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他那部为人熟知的长篇小说《活着》。也正因如此,相较于前两位作家,我们对余华老师的呼声更高,更偏向于关注他的观点与分享。
当他走进屋里的那一瞬间,苏童老师就熟稔地跟他唠起来。从二人密切的互动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友情之深厚,想来平日里联系紧密,没少互相打趣。这都是经年累月积淀的革命情谊,刻录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同时也封存了激情燃烧的青春气息。只待他们稍稍回味,个中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余华老师说:
因为人是很容易
沦陷在自我里面的。
而阅读是可以把它打开了,
让他出来看到
大海是那么的宽广,
天空是那么的无边无际。
他的心情就会不一样。
他非常期待和一群老朋友相聚,来到这个分界州岛上,分享这些年来对阅读的经验和体会。
他不知道,最终会在岛上发生什么?那就只当来旅游散心,玩第一,分享第二。
在谈及给书屋起名的时候,老师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西川老师先是提议“转念书屋”,一进来,念头就转了。余华老师立马打岔说:你这个太禅意了,不太好。万一进来了,一转念,我不找看了。这样,没有人愿意来这里看书,买书。最后,他提议,以岛名命名,即分界书屋。
跨进书屋那一刻起,
我既是作者,也是读者。
但是作为读者更重要,
因为读者指引作者如何写作。
分界书屋
到了分界洲岛,
踏进分界书屋,把你的生活
分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物质生活,
另一部分是精神生活。
分界即把一个事物分开来看,
不要总是从一个角度看待事物。
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
希望书屋长存下去……
很多时候都是余华和苏童两位老师在回忆过往,顺便互相打趣,紧接着笑声连连。而西川老师也许是与他们交集不多不深的缘由,会显得更为沉默。他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他们分享,思考他们的分享,然后输出自己的个人见解。
这样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动静结合,给节目带来更多的趣味,耐人寻味,意义深远……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喜欢谁,欣赏谁,选择自由。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走近作家,从作家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以便走自己的路时多一个参照面,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