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热闹繁荣的老街,如今只剩稀稀疏疏的人影了。
老街的记忆,是童年的回忆,是有着我15年的稚嫩时光。
-01-
曾埭村,位于安海镇区西郊两公里处,东南与安平桥公园毗邻,西南与南安市水头镇区隔溪相望,北临大深公路,靠近福建省装备制造基地,西面与南安溪尾村接壤。村前绿水环绕,沃土千亩,村后背靠莲花山,林木苍郁,山名水秀,环境优美,地理位置极佳。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裕,利于耕作,素有“金曾埭”的美誉。
这便是我们村的简介。
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人民的配合中,我们村一直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也让我们原本经济十分落后的穷乡僻壤渐渐有了新风貌。
从呱呱落地到如今初为人妻,虽远嫁他乡,但却不曾离开过。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物,是融进血液里的熟悉,亲切。这里,挥洒着无数人的汗水,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不管远离家乡,还是一生留守,永远对它都热血沸腾。
-02-
闲暇之余,漫步于村里的街路。
儿时记忆里的鱼塘,经历过荒废,现已开始重新整顿。这里曾经养殖的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当然最多的还是鱼类。印象中的鱼塘常年呈现绿色水面,深不见底,我们总觉得底下藏着巨大的水怪。
再走几步,曾经有一条令小孩儿惧怕的大黑狗绑在一位老人家的门口,道路狭窄,每每经过时,大黑狗总要狂吠不止,好像欠它几百万一样,而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经过它,而后撒腿狂奔。如今老人不在了,大黑狗也不在了,两边的房屋也变得破旧不堪,有的倒塌,有的装满杂物,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炊烟袅袅,一屋一人一狗一生活。
沿着小路走去,便来到了村里最早的古井。记得奶奶说过,这口井曾孕育了临近好几个村庄的村民,以至于这古井供不应求,以前大家都要天没亮就一点一点的来取这井底的新水源。后来自家挖井的越来越多了,自我有印象以来,这井的水源都十分充沛,离凸起来的井口仅一两米深。
由于这古井就在我家门口了,所以,它更是承载了我童年绝大部分的回忆。在这里,我看到了那个尿了裤子站在门口哇哇大哭的女娃,后来由奶奶带到井水旁边洗PP。我也看到第一次趁大人不在,偷偷拿起水桶,小心翼翼扔进井里,试图取水的那个小人影。还有多少次路过湿滑滑的井水旁,来个四脚朝天的窘迫样。古井还有个神奇的地方,里面的井水冬暖夏凉。在寒冷的冬天,新鲜取出的井水热腾腾,堪比滚烫的热水,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更是我们的天堂,冰冰凉凉的清水,任我们如何玩耍取出浪费,它的水位依旧不变。
此刻,由于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古井慢慢的荒废了,里面的井水不再那么充足,也不再那么干净了,曾经这里热闹的一切,也只剩记忆里的了。
-03-
大概从我家门口开始,便是老街的味道了。
这是一条自东向西贯穿村子的道路,村名们习惯称为“街路”。旧时的老街,小店林立,小时候,爷爷在家里就开了一家杂货店,有来喝“烧酒”的,有来买爷爷独家秘制“咖喱牛肉片”,还有我们好几个儿孙在向爷爷奶奶讨零食吃。喏,下图这便是我家的“店面”。^_^
据村里老人介绍,以前,人们出行全部靠步行,为了缩短行程,人们都会选择距离最近最便捷的路,因而这条路成了附近人们的必经之路。在平常的日子里,街路上人来人往,走路的、挑担的、推车的、做买卖的都随时可见,因而住在街路两旁的村民瞄准商机,纷纷开张各种店铺,做起了买卖,逐渐形成一条乡村小街市,因而称作“街路”。旧时的街道十分繁荣,沿街两旁有糖铺、典当、油坊、布行、杂货店、饮食店、烧酒店、裁缝店、食品加工店、药店等。
过去几年里,老街两旁已基本无人居住,变得荒芜人烟,墙体剥落,杂草丛生,路上脏乱不堪。今年,村两委已经着手活化老街,不对这些传统建筑进行合理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擦亮历史印记,再现当年老街的繁荣景象,留住乡愁记忆。
经过大家的努力,老街两旁的建筑已开始变得活灵活现了,五颜六色的墙面彩绘,整洁的道路,沿路多个小池塘,小花园,小菜园微景观,使老街变得更具活力,即使不在此居住了,也会让游子们归来时漫步于旧时光,留住更多的乡愁。
家乡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最甜的,不管你在哪里,记住这温暖的老街,记住这一砖一瓦,有空,回来看看。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