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时一直在想“外在的般配”。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生活,都在讲“共同点”(现实用“门当户对”更贴切),似乎更重要的不是感情本身而是得到他人的认可。所有伴侣都在疯狂的迫切的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来确定“相爱”的理由。甚至为了摆脱单身可能带来的孤独,学会伪装、欺骗,把自己包装成不真实的自己。像是男主把自己包装成和短发女生一样冷漠无情的人以此获得她的认可,“假装没有感情可能比假装有感情要简单”,但是他失败了。(好奇男主把她变成了什么动物?)
此外还有“证明”。独立领导者热衷于证明爱情的虚伪与人性的自私,两者都是真实而且不必遗憾的。一时的热烈只是多巴胺的产物,世上也不会有人比你更爱自己。像是以为自己失明后的“为什么不是他?”和没有射出子弹的枪。这些都很正常也并不妨碍我对爱情的幻想。在生存的本能面前,在一无所有的落魄时候,爱情从来不被作为必备的选项。无意歌颂小概率的真爱,十五分能有十分已然不易。没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所谓真爱,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遇见。说爱太难,喜欢已足够,毕竟有一个互相喜欢的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自以为检验一段感情有没有必要的方法是:它能不能让你变得更好。能做到不断变好的话,是单身还是成双成对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希望以后不用强迫自己谈一场可笑的恋爱吧。
关于“善变”,这是人性中毋庸置疑的一点。从渴望结伴到扑向自由再到甘愿被爱捆绑,人们总是来来往往寻寻觅觅乐此不疲,最后发现孤单是常态。就像我忍受不了长时间一个人,也更受不了窒息的爱。这也是说明「爱是克制不是放肆」,留有空间的爱是最好的。
希望大家都能在有「内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收获一份你不会急于「证明」的理解并包容人性「善变」特质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