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结束,我现在所教班级的班主任聂老师告诉我:“我们班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小姑娘语文答题卡涂错了,我给她妈妈打电话,结果她妈妈说,完了完了完了,涂错什么不好,非涂错语文,她闺女最害怕的就是语文老师,说语文老师是所有老师中最凶的。”
说实话,我当时听完之后非常震惊。
去年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年。当时,认识我的领导、同事都觉得:我对学生太温柔,以至于班里的学生都不怕我,甚至和我非常亲近,所以我们班的成绩比较落后、问题学生也比较多。对此我并不想作任何解释。其实我承认,入职第一年的我的确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也确实是有许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但我还是想说一句:我做到了每时每刻都竭尽全力,所以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结果我都问心无愧。当然,这又是题外话了,且按下不提。
所以那天当我听到“最凶的老师”这样的评价时,我不知道这对我来说究竟是批评还是奖赏。我庆幸自己终于成了别人眼中能管得住班的老师,又隐隐担心学生会因此而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情绪。这份评价也成了悬挂在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昼夜难安。
所幸,孩子们一个学期以来的语文成绩倒还不错,这也让我稍稍安了些心。但我当然不会满足于此。我开始让孩子们每周写一篇随笔,写语文课堂的状态,写对我的看法,写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我则在他们的每一篇随笔后面写一些夸赞或是鼓励的话。我试着让这些文字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也试着对他们多一分耐心,少一些批评;试着让自己的语言尽可能诙谐幽默,时间久了,我渐渐发现,他们似乎也还挺喜欢上语文课。
但笑容多了必然会出现“并发症”:有些胆子大的学生渐渐开始放松警惕(或者也可能是在试探我),偶尔会出现一些课堂上搞点小动作、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个时候,我当然不会再选择一味退让,需得让他们重温一下我的规矩。罚站、罚写是我常用的手段,但绝不能过量,不然容易适得其反。为了让他们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我每次讲惩罚时都尽可能温柔:“本来想着今天表现好了就没有作业的,可你们今天的表现确实很让我失望,我真的很生气。所以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写罚写。”“写几遍?”“一遍。”“一遍能长记性吗?”“能。”“好,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我愿意相信你们。虽然你们今天表现不好,但毕竟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今天还是不给你们布置作业了。那就只写一遍罚写吧。”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觉得只写一遍罚写似乎是一种恩赐。时间长了,他们也就明白,我虽然比以前更加随和,但我的规矩还始终是我的底线。
现在,对于“最凶的老师”这个称号,我似乎也没有那么焦虑了。只要孩子们愿意学语文、能学好语文,那么,我是“最凶的”还是“最温柔的”,又有什么所谓呢?